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对外贸易》冲刺阶段串讲《中国对外贸易》冲刺阶段串讲教材的更新1.拓展了涵盖面将重要的贸易形式“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列入教材。2.细化外贸管理具体内容3.全方位考量贸易课程作用帮助学生建立起关于中国对外贸易全面的知识体系。掌握我国对外贸易管理的目的与政策。掌握我国对外贸易管理的具体方法。掌握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形式。学习建议1.宏观视角、战略高度理解问题。2.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3.宏观微观相结合。模块一:中国对外贸易概况与宏观指导思想(第一章,第二章)模块二: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第三章)模块三:中国对外贸易管理(第四章——第六章)模块四:对外贸易与直接投资(第七章)模块五:重要贸易形式(第八章,第九章)模块六:对外贸易关系(第十章)《中国对外贸易》冲刺阶段串讲对外贸易概述与发展战略第一章第二章第一章对外开放政策与对外贸易发展开放成果对外贸易高速增长、贸易结构显著改善、市场不断扩展。全方位开放、开放型经济形成。战略目标得以实现。第一节对外开放政策与对外开放格局一、对外开放政策的基本含义与主要内容(一)对外开放政策的确立历史上并未形成对外开放格局。客观原因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限制。主观原因“左”的政治思想以及封建经济思想影响。转变形成的背景。总结建设经验教训。参考国外经验。1980年作为经济政策对外公布。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在1982年进入我国宪法。(二)对外开放政策的基本含义坚持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坚持对立自主、平等互利。对外开放包括:经济交往。文化教育。宗教艺术。对外开放基本含义:大力发展和不断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积极参加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由封闭经济转变为开放经济。对外开放格局:对所有国家开放。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大国小国。目的:利用各个国家的比较优势,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三)对外开放政策主要内容三项最主要内容:发展对外贸易,物质基础,最根本内容。利用国外资金,物质基础,最根本内容。引进先进技术。二、对外开放格局总体评价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一)1992年以前重点开放沿海地区逐步向内地开放。原因:沿海地区的独特优势。自然环境。经济基础。科学技术。优秀工人。信息优势。发展战略:东部地区——沿海地区,中部地区——中部各省,西部地区——新疆、青海、西藏等偏远省、区。对外开放层次: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经济特区:1979年开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出口特区。1980年改称经济特区。1988年开辟海南为省级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个层次。经济特区的作用及意义:经济意义。窗口示范意义。开放沿海城市: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二层次。1984年公布14个沿海港口开放城市。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作用:促进本地利用外资、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同内地之间联系。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三个层次。1985年1月,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1988年初,山东半岛辽东半岛。1988年3月,40个市县。内陆市县。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农业发达。逐步向内地开放:我国对外开放的第四个层次。实现全面发展的最重要的环节。(二)1992年后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1.开放边境市、镇。多分布在东北——俄罗斯、独联体、蒙古、东欧。以满洲里黑河绥芬河珲春四个城市为龙头。内蒙古黑龙江吉林为腹地。西北开放带——独联体东欧巴基斯坦西亚国家。开放8个通商口岸。西南开放带——印度尼泊尔缅甸老挝越南孟加拉国。开放17个口岸,广西云南为腹地。2.开放沿江和内陆省会城市1992年开放沿江城市。1992年开放内陆城市。逐步加强对外开放效果。度层次、滚动式、逐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以点带面的发展方式。3.进一步扩大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1)西部大开发“两个大局”战略的第二步。(2)西部大开发与西部开放吸引外资:进一步扩大投资领域。拓宽投资渠道,让外资以多种形式参与。经贸合作:加大企业自主经营权。实行边境自主贸易政策。(三)进一步扩大对外开反,发展外向型经济截至2002年3月,我国共设立:49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53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5国家级出口加工区。14国家级保税区。14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新形势下的对外开放要求: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3.实行“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第二节对外贸易的发展二、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发展(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0-1952)同苏联、东欧社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