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疏附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雨巷****可歆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3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新疆疏附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新疆疏附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疏附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初考试高一语文试题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人们喜欢在文化上寻找归属感,文化上的怀旧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乡愁,对于游子而言,故乡并不一定是最好的,而在情感上是最亲近的,所以最值得怀念;然而情感终究无法代替理智,虽然复古是中国数千年来的传统,但纯粹的复古是没有价值的,任何有意义的复古都是以复古为契机所进行的思想创新,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如此,欧洲的文艺复兴亦然。即便是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所推崇的以“托古改制”为招牌的社会改良思想,也是以儒学为名行变革之实。从这种意义上说,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要么成为历史深处的文化记忆,要么在完成现代转化后实现具有创新意义的复兴,儒学的重构过程其实是其自身的转化与应用的过程。当然也有学者对于儒学的现代性转化是深表怀疑的,认为儒家文化已然失去其最佳生存的封建社会土壤,只不过在国人的心头仍残存着些许情感上的眷恋。“列文森曾以理智上接受西方、情感上面向传统的矛盾来描述解释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思想。”这位美国加州伯克利教授对儒学的复兴持悲观态度,他“判定儒教已经“博物馆化’,成了一具仅供观赏凭吊的文物”,在他看来,儒家学说在产生它并需要它的社会开始瓦解之后,就会成为一片阴影并栖息在一些人的心底,被无所为地像古玩般地被珍爱着。此外,众所周知的事实是,一方面长期以来流行的对儒学的种种偏见影响犹存,另一方面,经过近代以来的冲击和摧残,儒学在民间的基础已极度削弱,百姓对儒学经典和基本知识的把握极其薄弱。所以笔者认为,如果儒学复兴论者无法有效证明儒学的当代价值,那么,儒学的怀疑论者将依然存在。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超越狭隘的文化民族主义是大势所趋。无论是西方的现象学还是存在主义,都承认人的超越性和认识到哲学不可能脱离实践中的关切,因此,承认人是在某种程度上创造着自身性质的存在物,进而认为认识位于一种生存的处境之中。西方人文与中国传统之间的选择并不是单选题,而是应当在交流与包容中寻求和谐共生,以理性的精神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以道德追求提升内在品质。正如学者林存光所指出的,“对于当今世界的价值与信仰的多元事实,应采取一种勇于承认而积极对话的开放意识与心态,因为儒学从来就不是温室里培养出来的花朵,任何人都不能期望所有的人理所当然地认同儒家的价值理念,更不能因他人不能理所当然地认同就急于立儒教为国教而强迫其就范。”多元化不轻易认定谁是好的谁是不好的,“百家争鸣”比“独尊儒术”更有利于文化的发展,是因为它符合文化的特质,人类的多元必然导致文化的多元,人类的交流必定造就文化的交融,在特定的生存语境下,人们所应当找寻的一定是最适宜的那种生存智慧。(摘编自赵鸣《反思“儒学复兴"的内在困境及其存在价值》)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任何复古都是以复古为契机所进行的思想创新,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如此,欧洲的文艺复兴亦然。B.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或者成为历史深处的文化记忆,或者实现具有创新意义的复兴。C.儒家文化已然失去其最佳生存的封建社会土壤,只不过在国人的心头仍残存着情感上的眷恋。D.儒家学说在产生它并需要它的社会开始瓦解之后,就会成为一片阴影并栖息在人们的心底。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多处运用对比,论证了对儒家所持的不同态度,从而阐述“儒家复兴”所处的困境。B.文章基于对儒学复兴当代价值的认同与接受,提出了儒学具有当代价值的有效证明。C.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分析事实,再引出观点,然后指出和谐共生的主张,思路清晰。D.文章肯定了“儒家复兴”的积极意义,也指出了它所处的困境,体现了作者的思辨态度。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待西方人文和中国传统文化,应在交流与包容中和谐共生,采取勇于承认和积极对话的开放意识与心态。B.人类的多元必然导致文化的多元,“百家争鸣”符合文化的特质,所以比“独尊儒术”更有利于文化的发展。C.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理所当然地认同儒家的价值理念,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急于把儒教立为国教。D.虽然当今世界的价值与信仰多元化,但对于西方人文和中国传统,相对而言,本国传统文化更先进。(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