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师的读书随笔教师的读书随笔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对随笔有些了解吧?随笔是一种很灵活随便的笔记或文体。常见的随笔有哪些形式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师的读书随笔,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教师的读书随笔1三年来,余每日晨读,阅毕古文观止,虽非正业,却是入职学校以来最大收获,颇为感慨,请略陈陋见。一、古文观止,凡二百二十二篇,先秦至明末文章精选,古人蒙学课本,亦是为学的入门读物,余而立之年后始读,可作为中国教育是人类历史最大笑话的明证;二、就文集布局而言,各朝以先秦最多,来源以左传最多,个人以韩愈最多,似取《左传》传义的宗旨与韩愈“辟道攘佛”的功绩;这与清代学者抱残守缺、空空如也的卫道宗旨也比较相符。苏东坡虽曾称誉韩愈文章“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但这本是后人敬畏先贤的溢美之词,单就文采论,韩氏文章近乎味同嚼蜡。三、愚以为,天下文章,凡入一流者,主题可大可小,但必是一气呵成,余音不绝,令吾辈后学读其书,想见其为人。文集所选文章,以单篇论,太史公的`《报任少卿书》独步翰林,堪称天下第一,文章情真意切,气贯长虹,笔尖所及,沁人心扉。至于陶渊明的《归去来辞》、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前赤壁赋》则难分伯仲,全凭诸君喜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醉翁之意不在酒”、“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各有所取,无有高下。非谓“天下忧乐”就高人一等,人生际遇不一样,不必苛求。四、文集优点许多,待诸君细品,其不足反倒不太容易觉察,且鄙人以为,多为编者有意为之,读者需多加留意。编者吴氏叔侄似以“正统”士人自居,重传统的立德、立功,立言,以立德为先,因而对赋一类追求辞藻华丽,言不及义的文章不取;对崇尚清谈之风的魏晋名士似有异议,故对魏晋一代的文章几乎不取;编者是清代学者,似受彼时狭隘的汉宋门户观影响,故宋代理学一脉文章全不取,是大缺憾;另外,清代为外族入主,对这些以士自居的学者是一件不能说的事情,所以元、清两代的文章都不取,乃至明末清初三杰的文章都不在其列;“观止”未免黯然失色。五、纵观历朝历代,以明代文章最差,宋濂文章多媚骨,阳明心学多偏锋,皆不足法,其原因仍不得正解。个人以为,或许中华礼貌历经5000余年,至此已垂垂老矣,国运不济,国势保守,文风英气不足,老态有余,全无汉唐气象。从学术的角度看,中国礼貌自“经重于史”的时代起,即自南宋起,礼貌的自我革新、自我反思的本事就日渐衰退。从武术的角度讲,有宋一代,重文轻武,血性渐失,手无缚鸡之力的白面书生自宋始,直至近代不能复兴。教师的读书随笔2读苏霍姆林斯基著作《给教师建议》,我受到深深感触。确,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我们有更明确方向,给我们极大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尽管今天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年代有很大变化,但他闪光思想、精练语言,对今天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在读到“教师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很大共鸣。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制作教具、上课、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给教师建议》这本书给我们一个很好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一堂非常精彩公开课,她风采吸引在场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时间来准备!”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一节公开课,花大量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图片和知识;有时为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应付,而是出自内心需要和对知识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教师’所不可缺“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多少书呢?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许多伟大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年代,不同国度,但他闪光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