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宏村.docx
上传人:飞飙****ng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梦里宏村.docx

梦里宏村.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梦里宏村梦里宏村十一八天长假,难得赋闲。每日在家无事,虽说清闲悠然,确也难免催生几许无聊。想出去走走,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也换换心情。毕竟在家,不能走得太远,怕父母不允,且又限于经济条件只得寻个近点的地方,权当调剂。便邀上一好友,背上简单打点的背包,去黟县宏村看看。不过去黟县只有到市里才能搭旅游巴士,这给我徒增了许多不便。我不住在市里,也不住在县里。故要去宏村只得一早赶公交到县城,到县城再转车去市里,然后再前往目的地。相比之下,我那位暂住市里的朋友就方便多了,只需悠哉悠哉地在市里等我就可以了。从市里到宏村,得花上一个半小时的时间。这一个半小时,着实难熬。不说我本就怕坐车,光是如何打发这点时间就算是不易。手机电池不行,成了废品;闲聊又没话题,发呆成了唯一选择。难得的亮点是路边不断变换的风景很好地给我们做了发呆的背景,也算不辜负时光了。长假出行的另一个缺点就是人多。“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如雨”对这种境况到形容得恰如其分。无论是买票还是参观莫不得费一番力气在人群中穿梭,少不了挤出一身臭汗。且说且走,终于到达了此行的终点。宏村是一个典型的徽州古村落,保存尚算完好,搁在从前也算不上稀奇,毕竟这是整个徽州的文化生态,十里八乡的随便都是这种风格。不过经过时间的洗礼,这个难得保存下来的小村子倒俞显得金贵了。当商业与其有机结合之后它便又焕发出了勃勃的生机。作为一个徽州人,对于这种风格的建筑早已司空见惯,就像每天早上起来喝一碗搭几个咸菜的粥,去街边小摊买几个韭菜馅的餜或者随便要两根油条一样稀松平常。所以我并不带着大多数游客有的那种好奇,而只是一颗平常心,好像只是和邻家女孩的闲聊。我对这里太熟悉了,这种熟悉是与我的骨血与生俱来的,不可分割的,难以抛却的。因为是徽州的文化成就了我们,给了我们灵魂。而宏村就是徽文化一个精备的缩影。徽州是山区。连绵的山峦构成了一道道屏障,深远而又幽谧。交通的不便恰恰给徽州带来了不一样的文化。这里是属于隐士的乐土,浸润的是一种淡泊而沉静的美。这里的人们安于祥和,与世无争,朝作暮息,醉心于山川与河流的灵动,。而徽式建筑更是这样一种美学的体现。徽式建筑是黑与白的完美结合。在我心里,没有什么建筑如徽州的建筑这样如此完美地将两种对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黑与白的联姻也只有在这里才显得自然。黛瓦粉墙是色彩的精巧搭配,马头墙是独特的造型,山和水是别致的背景。这些无异于一幅引人入胜的中国山水画。马致远短短几字“小桥流水人家”,便尽得风韵。徽州是适合做梦的地方。关汉卿曾这样评价过“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是的,徽州是可以和梦联系到一起的。每每闭上双眼,心便开始徜徉于梦中的徽州,于是身体也开始飘然起来。幻想着自己置身于在一片牛奶般的乳白空间,一支突兀的画笔,蘸着散发墨香的纯黑掠过自己的身体,疏朗地勾勒几笔,山、水、桥、人家、炊烟、夕阳、归家的牧童就一一在眼前铺陈,那么真切自然。有心去抚摸它们,它们却倏然变得飘渺空灵,像轻烟、像雾霭、像晨风柔柔地滑过指尖。对,它们就像诡谲的隐士,可望而不可及,保持着那份让人遐想的神秘,让我们留存着梦的渴求。走过宏村的小巷,手掌划过那的满带岁月印记的山墙,觉得些许粗糙,轻轻一捻,细细碎碎的微末便飘零下来,那是一种灰白的舞姿。背景是透过檐缝散射的光影,这正午的时光便突然蒙上了一层昏黄,是时间的浸渍。世界如此安静下来,容不得一根针落地的声音。画面又开始含糊起来,分不清虚写与实写的分野。人也仿佛开始虚化,变得通透轻盈,与曳动柳丝的微风溶为一体,开始一场自由清新的游历……这时,寻巷角一方青石阶坐下,把心顺便也放下。就这么看着人影憧憧,听着人声扰扰,不带表情,如那方青石般。自己便成了这里的一部分,似乎也随着那些老房子看尽了几百年的人世凋零,世情冷暖。十几岁的少年在还懵懂之时,便满负着生活的艰辛,挎着简单包扎的包袱,作别新婚的妻子,向着山外的世界艰难跋涉。或徒步或乘舟,险山恶水阻挡不了他们的步伐,衣锦还乡的荣耀或许遥远,生存却是最为现实的需求。老人们常说“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在“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徽州,外出经商成了大多数人无奈的选择。在外打拼的徽州男人,无论走得多远,无论走了多久,也都始终惦念着自己的家乡,因为在那有他们割舍不断的牵挂。他们知道他们的妻子此刻一定透过阁楼的窗口焦灼地盼望,盼望着丈夫的归来。“少小离家老大回”,不知有多少妻子就这么盼白了双鬓,却未曾放弃盼望。徽州女人是最具牺牲和奉献精神的。对于爱人的坚贞,让她们和她们的小阁楼书写了让人泣下的传奇。捡起思绪前行,却不料误入了旅游的人流。进退失据,只好随大流,亦步亦趋,不知被裹挟到哪里。走走行行,至一大宅,踏过门槛,豁然开朗,抬头一看,竟是学堂。细细观察,倒是颇为这学堂的大气折服。高梁斗檐,深远宽阔,想不到学堂竟是这除宗庙外最堂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