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养老院管理制度养老院管理制度【精】22篇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很多情况下我们都会接触到制度,制度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分配功能。那么什么样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养老院管理制度【精】,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养老院管理制度1一、严格执行养老院食品卫生法和卫生“五四制”1、食堂工作人员个人卫生做到饭单、灶布要勤洗,要白净。2、环境卫生做到地面天天打扫干净,发现垃圾及时清除。3、各种菜类拣清洗净。4、餐具严格整洁堆放。5、生熟货源分开放,生熟枕墩分开用,执行货源采购,保管验收制。6、操作时,不吸烟,不用手抓熟食,开饭前要用专用水池洗手。二、开展优质服务1、主动热情、礼貌待人。2、虚心接受就餐人员督促。不断改进服务态度及工作方法。3、热情接待来宾、来客分用膳。三、饭厅须知1、遵守食堂制度,保持饭厅整洁卫生。2、人人讲文明讲礼貌,不讲脏话,不骂人,不打人。3、保持桌椅摆放有序。4、保持地面整洁,剩饭剩菜杂皮杂骨倒入桶内。四、物资食物保管1、对食品的退库保管,严格遵守“五四制”,对不新鲜变质物品一律拒放。2、保管室为要害部门,闲人莫入,必须食品和物品分开堆放,并要求放齐放妥,要做好防火防霉蛀、防烂变质防鼠、防毒防盗工作。养老院管理制度2一、学习和会议制度1、每月15日和30日为院民集中学习日,学习内容为党的政策和法规、敬老院各项规章制度,评比好人好事。2、每周星期三为工作人员集中学习日,要求每季写出一篇学习心得体会。3、每季季末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主要内容是:通报院办经济收支情况,学习党和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工作自查,交流思想。4、会议要求充分发扬民主,做到人人发言,畅所欲言,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信任,相互理解。二、财务管理制度1、敬老院种、养、加工及所有经营收入,有关部门捐款捐物,上级民政部门、乡政府的拨款、财产转让、出租收入、利息收入等均应入帐。2、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所有开支均需报院长审批,重大支出需院务委员会集体讨论,并报上级批准。3、支出凭证(除老人生活费开支发票外)必须符合国家规定,并有经手人、证明人和领导签字,财会人员方可报帐。4、严禁挪用公款,严禁以任何名义、任何理由将公款借给或变相借给个人。5、院里所有的固定资产都要入帐,其它财产要有财产清查表并列入移交。6、财会人员应妥善管好敬老院的'款、物等,严格按照现金管理条例,单位库存现金原则不能超过200元。出现公款被盗应由出纳赔偿。7、财会人员要忠于职守,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和财政政策,正确履行《会计法》赋予的权利和义务,为院理好财,当好家。8、院长在财务开支审批中,要严格按照财经纪律办事,五保金只能用于院民生活,不得挪作他用。不得滥发奖金、补贴和实物。9、院工作人员不得利用职权和工作之便谋取私利。在业务来往中绝不允许行贿、收礼送礼、收取回扣和馈赠。10、院领导和工作人员必须自觉做到廉洁自律,改进工作和生活作风,抵制各种不正之风。三、卫生保健制度1、建立卫生责任制,实行卫生区包干,对绿化区、公共场所、厕所的卫生由专人负责,院民住房内外卫生由院民自己负责,生活不能自理的院民住房卫生由护理人员负责。2、院民房间要通风、无异味、无明显灰尘、污迹和蜘蛛网,窗明地净,衣物摆放整齐;公共场所、绿化区做到无纸屑、烟头、杂物、垃圾等;水沟、下水道要保持畅通、清洁。3、个人卫生做到“五勤”: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勤理发、勤洗衣服。禁止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4、坚持一天一小扫、一周一大扫、一周一小评、一月一初评、一季一大评的卫生评比制度。5、搞好食堂卫生,严防病从口入,食堂要勤打扫、餐具要勤消毒,严禁购买和使用腐烂、变质食品。6、对院民进行定期体检,建立院民健康档案。医务室必须备有常用药品。7、组织院民开展文体活动,提供有益院民身心健康的娱乐,严禁赌博行为。8、定期给老人和护理人员讲授有关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自我保健、老年常见疾病的护理等有关知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四、食堂管理制度1、厨房的炊具和公共物品必须指定专人负责保管,进出物品要登记造册,损坏和消耗的物品需经院长同意方可报损。2、食堂的库存,如大米、食油、调料等存放在保管室内,指定专人保管,进出库要登记并做到帐物相符。3、安排好食谱,讲究干湿相济,荤素搭配,按时就餐。4、坚持公开办事制度,伙食费用每月结算公布。5、工作人员、来客到食堂用膳应交伙食费。6、成立膳食委员会,由老人代表和有关人员组成,膳食委员会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听取意见,改进膳食。养老院管理制度3一、一日生活制度供养机构一日生活制度由起床、早锻炼、整理房间和洗漱、早饭、活动安排、中饭、午睡(午休)、晚饭、点名、就寝等组成。供养机构作息时间表,由各县(市、区)民政部门或供养机构依据季节、院情等情况自行制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