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企业中的海归:未来管理者首选(职场经验).doc
上传人:朋兴****en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跨国企业中的海归:未来管理者首选(职场经验).doc

跨国企业中的海归:未来管理者首选(职场经验).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跨国企业中的海归:未来管理者首选(职场经验)随着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落户中国,在这些企业内部,海归、外派人员(跨国企业总部派来中国的外国人)和中国本土人才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在竞争中,海归群体凭借自身优势,脱颖而出。为什么海归愿意去跨国企业?留学生通过在海外的学习,归国后进入跨国企业的居多。究其原因,来自罗盛咨询公司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程原说:“海归有在国外生活学习的经历,战略思维与跨国企业战略部署吻合,是海归在跨国企业中占据战略性职位的主要原因。”海归在跨国企业中寻觅发展的同时,跨国企业也需要海归这样的人才。现在有一种现象:一些跨国企业落户中国,想通过中国这个跳板,成为世界级企业,他们所用的高级管理人才首先考虑的就是海归。程原总结多年的工作经验说:“海归一方面具备与外派人员相近的战略思维,可以推动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对自己国家各方面的情况比较熟悉,反而比外派人员更容易上手工作。”“离亚太区总裁位置还有距离”针对跨国企业中海归、外派人员和中国本土人才,罗盛咨询公司做过一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跨国企业在中国区的总经理、关于战略计划方面的总监、市场总监、研发等职能岗位上,基本上都是海归和外派人员的天地。此类工作要求具有很高的战略思维。但同时海归与外派人员也有区别,其中最大的区别是在跨国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基本是由外派人员担任的。“海归人员可以走上中国区的领导位置,但是他们离亚太区的总裁位置还有一定距离。”程原觉得其中最大的原因是,随着跨国公司对中国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所以他们希望能够把有能力的,有国际操作经验的人派到中国去,这是海归和外派人员都能胜任的。然而担任亚太区总裁这样的职位,仅仅有能力和国际操作经验是不够的。从中国区总裁到亚太区总裁,意味着从干将到外交的身份转变,因此需要的不仅是在亚太区内联络,在公司总部还要有较多联络和支持的人,顺利获得总部相关的资源等等。“从这方面来讲,中国的海归人员在跨国企业的就业还没有达到顶峰的状态。”程原说。跨国企业对海归的战略思想正在转变由于中国越来越重要,跨国企业对海归的战略思想也正在逐渐转变中。程原认为,这个战略的划分是以年龄为临界点的。跨国企业锁定35-45岁的海归为下一个大中国区的继承人,然后培训,建立海归与总部的更多联系。同时小海归研究班也在进行中,这一群体集中在30-35岁之间,通过长期的培养实践,把他们变成公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形成海归接替的战略。“海归”究竟意味着什么?海归当自强那是1982年春,我从上海复旦大学毕业,回到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金沙江畔的小小县城。回家后,儿时的伙伴同学,父辈的亲戚朋友,纷纷相邀吃饭,席间自然要说一些祝贺鼓励的话。一位善开玩笑的伙伴拍着我的肩膀,把我称为县城里的第一个“海归”——上海学习归来,可不是“海归”咋的?海归迎来大有作为时代“20多年弹指一挥间,我们当时选择出国是为了什么?现在回到国内做了什么?还想做些什么?新海归,究竟新在哪儿?”三山公司合伙人、1986年出国留学的李山开门见山。他解释道,“海归”两个字中,“海”是指出国学习和生活,了解西方的文化;但同时还有“归”,“我们出国学习的目的是要回到祖国,贡献我们学的东西,印证我们学的东西,这种想法和历史上我们的前辈是一脉相承的。”李山说,“但今天的中国和当时的中国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如今中国的发展受到全世界的瞩目,因此海归身处的时代、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