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重点生态区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0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黄河重点生态区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pdf

黄河重点生态区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黄河重点生态区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黄河重点生态区域涉及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8个省(区),包括1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即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四川的若尔盖草原湿地、甘肃的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青海的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纳入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作为黄河流域和“两屏三带”中的黄土高原生态屏障所在区域,既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也是天然生态屏障,对于维护我国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一、自然生态状况该区域大部分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带,黄河川流而过,沟壑纵横,地形破碎,地貌以山地、丘陵、高塬为主,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黄河是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是淮河和海河流域的分水岭,天然年径流量为535亿立方米,属于资源型缺水地区。黄土高原地区大部分为黄土覆盖,平均厚度50—100米,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集中、覆盖厚度最大的区域,黄土土质疏松、脱水固结快、易于侵蚀崩解,除黄绵土外,还有褐土、黑垆土、风沙土、灰漠土等土壤类型。本区域属大陆性季风气候,丰水年和干旱年降水量相差2—5倍,年降水量在150—750毫米,时间和空间分布十分不均。区域内植被覆盖率低,天然次生林和天然草地面积少,主要分布在林区、土石山区和高地草原区。野生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野生植物资源约1200余种,野生动物资源310余种。二、主要生态问题本区域生态敏感区和脆弱区面积大、类型多、程度深,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生态系统不稳定。上游局部地区生态系统退化、水源涵养功能降低,部分支流干涸断流、湿地萎缩,土地荒漠化、沙化程度较深,人类活动干扰导致植被破坏、天然草原不同程度退化,早年建成的防护林因缺水和沙化出现较为严重退化,生态防护功能持续下降;中游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约2137万公顷水土流失面积亟待治理,尤其是786万公顷的多沙粗沙区和粗泥沙集中来源区对下游构成严重威胁;下游生态流量偏低、一些地方河口湿地萎缩,水沙关系不协调,造成河道淤积,形成地上悬河。水平衡问题突出,黄河流域水资源严重短缺,能源产业、农业、生态用水之间的矛盾加剧,水资源承载能力严重不足,地下水超采问题突出。部分河段原生鱼类、洄游鱼类濒临灭绝,鱼类资源呈现严重衰退态势。矿产资源开采对生态系统破坏面大、破坏程度高、治理难度大。三、主攻方向遵循“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以增强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稳定性为重点,上游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中游抓好水土保持、下游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立足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开展多沙粗沙区为重点的水土保持和土地整治,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荒则荒,科学开展林草植被保护和建设,提高植被覆盖度,加快退化、沙化、盐碱化草场治理,保护和修复黄河三角洲等湿地,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加强矿区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使区域内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有效控制,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并保护区域内生物多样性。四、重大工程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和土地综合整治、天然林保护、三北等防护林体系建设、草原保护修复、沙化土地治理、河湖与湿地保护修复、矿山生态修复等工程。完善黄河流域水沙调控、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防沙治沙、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等措施,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建设以梯田和淤地坝为主的拦沙减沙体系,持续实施治沟造地,推进塬区固沟保塬、坡面退耕还林、沟道治沟造地、沙区固沙还灌草,提升水土保持功能,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大力开展封育保护,加强原生林草植被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禁止开垦利用荒山荒坡,开展封山禁牧和育林育草,提升水源涵养能力;推进水蚀风蚀交错区综合治理,积极培育林草资源,选择适生的乡土植物,营造多树种、多层次的区域性防护林体系,统筹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和退牧还草,加大退化草原治理,开展林草有害生物防治,提升林草生态系统质量;开展重点河湖、黄河三角洲等湿地保护与恢复,保证生态流量,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开展滩区土地综合整治;加快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黄河重点生态区(含黄土高原生态屏障)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工程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以渭北、陇东、晋西南等地为重点,开展水土保持和土地综合整治,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建设涵盖塬面、沟坡、沟道的综合防护体系。以太行山、吕梁山、湟水流域等地为重点,加强林草植被保护和修复,以水定林定草,实施封山育林(草)、退耕还林还草、草地改良,稳定和提高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盖度。以库布其、毛乌素等地为重点,通过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建设完善沙区生态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