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22条》读书笔记(精品多篇).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效课堂22条》读书笔记(精品多篇).docx

《高效课堂22条》读书笔记(精品多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效课堂22条》读书笔记(精品多篇)【编辑】《高效课堂22条》读书笔记(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高效课堂22条读书笔记篇一《高效课堂22条》读书笔记黄爱华老师说过: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是在业余时间里的所为和所不为。半个月来,我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了《高效课堂22条》一书。我认为,《高效课堂22条》一书,无论是促进我的高效课堂教学实践还是提升我对高效课堂的理解都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我摘录了书中的一些观点。1、高效课堂的“基本概念”高效课堂立足于“课堂”,通过教学改革,实现“低耗高效”,它属于“有效教学”范畴。高效课堂以模式驱动,以导学案统领,以小组组织为抓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本质,以“三维目标”为目标,以发展学生为方向的一种教育思想体系。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2、何谓有效教学?如何实现教学有效性?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有效教学的更高要求是高效的教学。有效是高效地前提,有效教学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便是“高效教学”。3、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铁律之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铁律之二:“先教后学”——以教导学铁律之三:“温故知新”——学会了才有兴趣4、学生在什么时候学得最好?学生的回答是:当我们有兴趣时,学得最好当我们身心处于最佳的状态时,学得最好当教学不是千篇一律时,我们学得最好当我们遇到理智的挑战时,学得最好当我们发现知识对我们的意义时,学得最好当我们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学得最好当我们被关注和信任时,学得最好当我们能够学以致用时,学得最好,形式要多样当我们喜爱的教师上课时,学得最好5、高效课堂的常态模式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六个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6、高效课堂的抓手——导学案导学案的定义和要求:它必须能生成学生的学习能力,它不是传统的教辅材料,但它还必须能承载教师的教学目标;它不是知识的堆砌,但它还必须强化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它应该是一个科学的知识“循环系统”,不应该是“剪刀加糨糊”的产物;它应该承载着教师的教学思想,它要保证学生能通过自学掌握必须的知识,它还必须把知识升华成一种学习经验。我相信,每个在从事教育的人都希望自己站在讲台上的时候是坦然的,自信满满的,胸有成竹的。自己的教学能够符合新课程教育理念,能得到别人的肯定,能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发展。而这一切,最基础的是,每个教师都需要丰富的教育理念,而读书就是获得教育理念最好的方法。高效课堂22条读后感篇二中国的教育是如此复杂的一件事,它发生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传统的教育使双方都背着自己沉甸甸的包袱,来面对这个世界,《高效课堂22条》读后感。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若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会事倍功半。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高效课堂22条》的文章,通过对传统课堂的批判和高效课堂的概述,让我们学会高效,在教学中卸下了沉甸甸的包袱,让课堂成了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包括非常模式和常态模式:非常模式是0+45分钟。常态模式是10+30+5,即预习指导+合作交流+达标评测。其特点是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六大环节为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试。在整个课堂中教师占用的时间不多于10分钟,包括新课的导入、分配任务、疑难点拨、归纳提升、组织测评,学生用于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少于30分钟,高效课堂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以独学(自学)、对学(同质对子合作)、“群学”形式实现新课改的自主、合作、探究。就“人”的特殊性而言,学校是部特殊的“机器”,这部机器生产了——“课堂”,所以课堂是学校的产品。只有“产品质量”过关才可以保证学校的继续和发展。如果只是想单纯的“还时间给学生”当然是会影响升学率的。唯有通过打造课堂效益,才能真正能把学生从“时间+汗水”的应试教育模式里解救出来,把课上时间和所谓的课外时间还给学生。才能更好地开展各种活动,体现出素质教育真正的优势和生命关怀,也体现出教育的崇高性。课堂中学生自由的选择是高效课堂的首要标志,“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