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代瑶****zy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doc

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也称“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下列关于它的说法错误的是A.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一种补充形式B.广州、泉州等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C.始于秦汉,繁荣于唐宋,衰落于明清D.是古代中外贸易和对外交往的海上通道2.中国古代皇帝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平事迹和地位,为他选择某个评价性的字词作为谁号。如隋文帝,“文”就是谥号。下列历史概念中含有皇帝谥号的是A.靖康之变B.康乾盛世C.光武中兴D.庆历新政3.商鞅由魏入秦后向秦孝公说:“治世不道,便国不法古。”意思是治国并不是只有一条道路,只要有利于国家,就不一定非要拘泥于古法旧制。商鞅变法中,符合“便国不法古”的措施是A.军功授爵B.以庸代役C.整顿吏治D.统一文字4.下图是某位学生整理的西周制度史。据史实判断,①②处应填入的是A.内外服制、小农经济B.内外服制、井田制C.分封制、井田制D.分封制、小农经济5.1949年德国哲学家雅思贝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将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称为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中西方各个文明同时涌现出了一批伟大的精神导师,他们提出的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下列关于中国“轴心时代”的思想文化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是社会大变革的意识体现B.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基础C.发生了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D.确立了儒家文化的主流地位☆高一历史☆总5页6.一般来说,汉代监察官只拥有监察权而没有处置权。对监察对象的处罚要报请所属长官,或与司法部门协调处理。各级官吏对监察官的行为也有监督作用,可以随时上书弹劾监察官。这表明汉代A.监察体制完备具有独立性B.形成了对地方有效管理C.建立了对监察的反向机制D.监察体系具有多层次性7.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在建立国家政权后,纷纷秉承传统的“华夷同族”观念,主动将本族先世祖源“续接”于以黄帝为首的中华圣王之后。这种行为客观上A.消除了民族文化的差异B.促进了对华夏文明的认同C.加速了儒家思想的传播D.解释了政权建立的合法性8.所谓政治忠诚观,就是以政治思想角度所建立的依托社会伦理道德的忠诚观念。孔子提出“如其善而莫之违也”,孟子提出“君臣之间的忠诚应该是在对职务道德的忠诚”,荀子提出“国贼、下忠、次忠以及大忠”,董仲舒将荀子的忠诚观念进一步深化。从伦理观的角度,属于孟子政治忠诚观的是A.提倡道德上的平等以德治民B.君权神授君尊臣卑父尊子卑夫尊妻卑C.强调用礼乐规范臣民的行为D.民贵君轻保障君王行为举止的规范性9.在秦帝国,郡下设县,县下依次设乡(亭)、里、什伍等组织。郡县的自由民皆称“黔首”。征服山东六国的秦人,在政治上没有特权,他们与山东六国人一样,均为帝国的臣民。由此可见,秦朝A.铲除了贵族等级制的基础B.郡县制的推行打破了地域关系形态C.郡县制呈现出地缘性特征D.政治制度建设蕴含着民主平等色彩10.西周时期学校的教育内容是“六艺”,即所谓礼(礼仪规范)、乐(举行各种仪式时的音乐舞蹈)、射(射箭)、御(驾车)、书(书写)、数(计算)的“六艺”科目。其中礼、乐是教学的核心,而教师则由政府中的礼官和乐官及军队中的高级军官担任。关于上述西周时期的学校教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学在官府向学在民间转变B.是培养封建官吏的场所C.体现宗法社会下的等级色彩D.教学内容以儒学为核心11.诸子中“子”的称呼,在春秋战国最为流行,孔子,老子,韩非子……以下关于诸子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A.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他认为“道”无所不在,没有界限与差别。B.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他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C.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推崇大禹刻苦简朴的精神。D.韩非子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他曾说: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12.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天下大乱,北方少数民族趁机入侵中原。公元前664年,齐国管仲提出:“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呢,不可弃也。”对此孔子赞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这反映出春秋时期A.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