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检测(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doc
上传人:书生****瑞梦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检测(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doc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检测(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4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2019·江苏高考)下图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和SO2多年平均浓度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1、2题。1.两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浓度一般在10时以后下降,其主要原因是()A.户外活动减少,利于污染物沉降B.降水频率增加,有利于空气净化C.热岛效应增强,利于污染物扩散D.汽车流量减少,尾气排放量减少2.华东地区大部分时段大气SO2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能源结构B.人口密度C.资源条件D.出行方式【解析】1选C,2选A。第1题,PM2.5浓度在10:00以后逐渐下降,有可能是地面温度逐渐升高,气温升高气体受热膨胀上升,热岛效应增强。气体在上升的过程中,带走了污染物,有利于PM2.5浓度的下降;浓度的下降与户外活动的减少无关,材料当中并没有提到降水的频率增加。并且并非10:00以后才产生降雨,汽车流量减少只会让PM2.5浓度保持相对稳定性,而并非下降。第2题,华东地区大部分时间段大气的二氧化硫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和人们的能源消费结构相关。华东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主要以石油、天然气为主,而东北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主要以煤和石油为主;天然气是清洁能源,极大地减少了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二氧化硫的浓度和人口密度、资源条件无关;出行方式不同,对二氧化硫浓度有影响,主要区别在于汽车尾气排放量;华东地区经济发达,汽车尾气排放量相对较高,二氧化硫浓度也应高,说明不仅仅是出行方式的影响,最主要的是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同。【补偿训练】(2020·石河子高二检测)读北京a、b、c三种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各月污染指数变化情况示意图(图中大气污染物的浓度越高,污染指数越大,则空气质量越差)。回答(1)、(2)题。(1)如果影响北京空气质量的污染物主要是下列选项的四种,则据图判断其首要污染物是()A.一氧化碳B.二氧化氮C.二氧化硫D.可吸入颗粒物(2)下列关于造成这种污染物成为不少城市的主要空气污染物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有些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B.城市汽车数量猛增,尾气排放缺乏标准或不达标C.发达国家把污染转移到发展中国家D.近年来工程建筑较多,工地扬起大量的扬尘【解析】(1)选D,(2)选C。第(1)题,根据图示:北京空气质量较差,污染指数较大的季节为冬春季节,冬春季节风速较大,北方地区的沙尘暴严重,所以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第(2)题,我国很多城市的可吸入颗粒物增多,主要原因是有些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城市汽车数量猛增,尾气排放缺乏标准或不达标;近年来工程建筑较多,工地扬起大量的扬尘;与发达国家把污染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关系小。(2020·山东等级考)家住北方某县的小王夫妇,效仿村里一些年轻人的做法,在自家5亩耕地上栽植了杨树后就外出打工了。八年后,小王夫妇将已成材的杨树出售,获利24000元。与原来种植粮食作物、蔬菜等相比,这些收入虽不丰厚,但他们还算满意。据调查,该县耕地上栽植杨树的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0%,这种“农地杨树化”现象引起了有关专家的高度关注。据此完成3、4题。3.当地“农地杨树化”的主要原因是()A.生态效益高B.木材销路好C.劳动投入少D.种树有补贴4.针对“农地杨树化”引起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A.加大开荒力度B.增加木材进口C.增加粮食进口D.鼓励农地流转【解析】3选C,4选D。第3题,根据材料信息可以判断,该夫妇栽植杨树的目的是外出打工,外出打工导致劳动力减少,故当地“农地杨树化”的原因是劳动投入少。第4题,加大开荒力度,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诱发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该地区种植杨树是想减少劳动投入外出务工,并不是因为木材需求量大和粮食需求量大;鼓励农地流转,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机械化生产,既能保障农作物种植面积,又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而减少劳动投入。(2020·福州模拟)深水型水库易产生水温分层现象,导致上下层水体交换受阻。同时,有机质在水库深水区的沉积和降解会消耗大量溶解氧,从而在水库深层形成缺氧环境,引起库底沉积物中锰的释放,导致深水区水体锰浓度升高,危害城市供水安全。下图表示2018年2月-2019年2月某水库坝前水温剖面变化状况。据此完成5、6题。5.水库供水水质较差的时期为()A.甲B.乙C.丙D.丁6.为减轻水库中锰浓度升高,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可采取的措施()A.分层取水B.机械扰动C.人工增氧D.减少供水【解析】5选B,6选A。第5题,分析材料可知,水温分层现象,导致水体上下层水体交换受阻,从而导致深水区水体锰浓度升高,水库水质变差。
立即下载
相关文档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小结与测评(含解析)中图版选择性必修3
星级:
3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 测评(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星级:
1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2节 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星级:
4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1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星级:
6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课后习题(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星级:
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课后习题(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星级:
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检测(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星级:
8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检测(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星级:
9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 单元素养评价(一)(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星级:
11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 章末综合测评(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星级:
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