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牧羊人》音乐教案精编.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孤独的牧羊人》音乐教案精编.docx

《孤独的牧羊人》音乐教案精编.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孤独的牧羊人》音乐教案《孤独的牧羊人》音乐教案合集[11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孤独的牧羊人》音乐教案,欢迎大家分享。《孤独的牧羊人》音乐教案1教学目标1、能情绪愉快地用不同速度,不同音色表现歌曲中衬词部分,并能按不同角色的形象,用相应的歌声演唱。2、在学唱过程中体验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协调与快乐。教学准备1、电视机、影碟机、电影《音乐之声》片断。2、录音机、《孤独的`牧羊人》音乐伴奏带。3、《牧羊人》图谱一张教学过程(一)听《牧羊人》音乐,自由用各种动作跳进活动室。(二)看录像,了解歌曲内容,引起学唱兴趣。1、听了刚才的音乐,你有什么感觉?2、第二次听有歌词的音乐一遍。你知道她在唱什么吗?不过有一句我们可以先来学一学,它是这首歌的衬词。3、根据图示学唱衬词部分。(三)欣赏歌曲,并初步学唱衬词。(四)出示图片,教师教唱歌曲。引导幼儿在回答中理解歌词,根据幼儿回答,教师歌词,并学唱歌曲1、图片上的人是谁?它在什么地方?2、他在干什么?3、又有谁来了?(五)对不同角色的衬词部分进行处理。1、引导幼儿用不同音色演唱衬词(1)牧羊人在很高的地方唱歌,你觉得他的声音应该怎么样?(2)老山羊年纪一大把,它唱起歌来会怎么样?(3)小山羊最可爱了,它的声音我们也来学一学2、以游戏形式,分角色演唱衬词部分。(六)即兴打击乐演奏,充分感受乐曲旋律。今天我们又唱又跳,又看录像又打击乐器,这首好听的歌曲就叫做《孤独的牧羊人》。《孤独的牧羊人》音乐教案2教学目标1、欣赏乐曲,体验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2、了解乐曲基本的节奏型,能够看指挥用打击乐器为乐曲配伴奏。3、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重点难点欣赏乐曲,体验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环境与材料1、幼儿已有了牧羊的概念,了解牧羊人。2、播放这首乐曲,使幼儿熟悉旋律。3、自制大乐谱,大羊、小羊、牧羊人、牧羊鞭图片若干。铃鼓、镲、双响筒、碰铃、三角铁。4、音乐录音带。重点指导了解乐曲基本的节奏型一次备课一、看图讲故事教师结合音乐,边摆图片边讲故事(图片摆放格式按乐谱的格式):[1-2]小节:"草地上走来四只羊"。熟悉舞蹈音乐及动作结构,学习跟随音乐跳集体舞。教师讲完这一句话之后,边哼唱[1-2]小结的旋律,边在大乐谱上每拍摆一个大羊图片,并试着拍一拍。[3-4]小节:"草地上又走来七只小羊"。教师讲完这一句话之后,边哼唱[3-4]小结的旋律,边在大乐谱上相应的位置,每半拍摆一个小羊图片。[5-6]小节:同[1-2]小节。[7-8]小节:同[3-4]小节。[9-10]小节:"牧羊人大步走来"。教师讲完这一句话之后,边哼唱[9-10]小结的旋律,边在大乐谱上相应的位置,每拍摆一个牧羊人的图片。[11-12]小节:"牧羊人挥舞着鞭子"。教师讲完这一句话之后,边哼唱[11-12]小节的旋律,边在大乐谱上相应的位置,每拍摆一个牧羊鞭的图片。[13-14]小节:同[9-10]小节。[16-17]小节:同[11-12]小节。[18-20]小节:同[1-4]小节。[21-23]小节:同[5-7]小节。[24]小节:"牧羊人挥舞着鞭子,把大羊、小羊赶到了一起"。教师讲完这一句,边哼唱[24]小节的旋律,边把牧羊人、牧羊鞭、大羊、小羊的图片摆在[24]小节相对应的位置上。二、配乐器教师启发幼儿根据音乐形象选配乐器。三、演奏1、在教师的指挥下看图谱演奏。2、请幼儿做指挥,进行演奏。反思歌曲《孤独的牧羊人》选自堪称经典之作的影片《音乐之声》。音乐以木偶为主要线索,贯穿始终,为我们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各种形象,并通过多姿多彩的各种形象来提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情趣。这首音乐最有特点的地方就是它的衬词部分,诙谐、有趣,又朗朗上口,符合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从幼儿角度出发,木偶剧的欣赏恰好是“投其所好”,木偶剧间接成为一种教学手段。从教师角度出发,要剖析音乐内部结构,找出幼儿的兴趣点——衬词进行模仿、创造,并帮助和引导他们领悟到音乐的深层结构(这首音乐表现的是牧羊人和羊群们之间的事情),挖掘幼儿的兴趣所在,使他们在耳濡目染中主动接受新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生出新的课题。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和揣摩,《孤独的牧羊人》向幼儿展示的是一幅富有童趣的画面:一个孤独的牧羊人,通过自己那清脆而嘹亮的歌声吸引了王子、登山人、旅店里的人、喝酒的人、小姑娘等。为什么他的歌声能达到这种效果呢?就是因为他的羊群们为他的.歌声进行了伴唱,这句是其中的衬词部分。于是对衬词的学习便成了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单单学习衬词的演唱,形式过于单一,再继续深入挖掘其教材,我们会发现,原来可以赋予衬词相应的角色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