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优秀8篇)_2.docx
上传人:挥剑****天涯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最新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优秀8篇)_2.docx

最新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优秀8篇)_2.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优秀8篇)通过制定计划,我们可以更好地组织和管理自己的时间。要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计划,首先需要明确目标和需求。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到计划制定中可能要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篇一四年级共有51名学生,其中男生21人,女生30人。,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较强。但也有一小部分学生比较自私,团结协作精神差。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比较差,有些学生作业拖拉,字写得较差。上课时,不爱动脑、动笔,需要不断督促。二、教材分析。四年级上册教材共五个单元,第一单元“珍爱生命”,第二单元“安全地生活”(一),第三元“安全地生活”(二),第四元“花钱的学问”,第五单元“关心你爱护他”。四年级上册教材向学生展示了从家乡民风、民俗到工业、农业、交通、通信、生活常识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教材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四年级上册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作为教材编写的“明线”,道德教育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如第一单元珍爱生命,引发学生思考:生命给世界带来了什么?我们怎样做才能成为植物和动物的朋友?我们的生命是谁给予的?为什么说生命是生生不息,又是有限的?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以爷爷奶奶的故事作为引线,感受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手,是关心。说话做事多替邻里乡亲着想,是理解。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的品德教育很自然地蕴含在社会事实之中,使品德教育的“无痕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三、教学目标。1、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上册教材通过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意义,掌握安全常识,懂得花钱的学问,伸出友爱的手,大家的事情大家做。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对社会基本事实的认识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引导他们看待社会现象的时候,能探究和思考社会生活中,各类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本质。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和了解。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四年级上册教材在编写时,注意了将社会事实方面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能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分析社会。3、注意了相关知识的整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打破学科界线的“综合课程”。四年级上册教材在处理各知识领域之间的关系及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上,将跨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本册教材中,涉及到了人文,情感生活等方面的知识,教材将这些知识综合在一起,强调认知与情感综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4、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社会分析能力。5、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与实践。四年级上册教材仍注意了对学生活动的引导,教材根据内容需要设计了许多学生直接参与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亲历的活动来获得对社会的认识和体验。6、渗透法制教育。(1)第一单元/珍爱生命/第2课/我们的生命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第十四条(三)、(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九条。(2)第二单元/安全地生活/第1课/今天你安全吗渗透1、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2、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六条。(3)第二单元/安全地生活/第2课/公共场所拒绝危险渗透1、公共安全的法律意识、行为规则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等涉及公共场所安全的法律法规。(4)第三单元/花钱的学问/第4课/做个聪明的消费者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5)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第1课/让爷爷奶奶高兴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第四条、第七条。(6)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第2课/伸出爱的手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残疾人保障法第三条、第四条、第七条。四、教学重难点。1、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科学学习方法的选择。2、了解生活中的规则,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五、教学措施。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