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观潮.docx
上传人:一吃****仪凡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2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观潮.docx

2022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观潮.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观潮教学要求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2.学习课文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3.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4.学会本课生字新词。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教学重点1.有关字的教学。镇、罩、逐、颤、涨等翘舌音的读音;屹和昂的字形分析。强调字的书写标准。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如:奇观、横卧、沸腾、横贯、浩浩荡荡、山崩地裂。3.重点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准备?钱塘江大潮?教学资料带一盘、小黑板两块。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启发谈话1.教师板书课题,问:今天我们学习第13课,同学们读课题。潮指的是什么〔钱塘江大潮〕观是什么意思〔看〕学生解题目。2.教师简介钱塘潮。钱塘潮是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的涌潮,也叫海宁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在海宁县所见到的大潮最为壮观。因钱塘江口呈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潮波传播时受到约束而形成。景象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令人赞叹不已。因此自古以来,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奇观。3.请同学们翻开书,看书上的什么地方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第1自然段〕4.指导学生读第1自然段,重点读出天下奇观这四个字。5.教师问:为什么称它为天下奇观呢二、初读课文,将课文分段1.学生自己小声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带拼音的字的读音。2.教师出示预先写好生字的小黑板,让学生读,初识生字,读准字音。3.请一个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他〔她〕读的字音是否正确,并划出自然段。〔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4.请5个同学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用‖将课文分段。〔全文可分四段。〕学生说分段理由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第二段〔第2自然段〕:介绍潮来之前的景象。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之后的景象。5.学生按分好的四段再读课文。三、重点讲第三段,体会潮来时的壮观景象教师说: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lsquo;天下奇观rsquo;,是因为潮来之时,景象雄伟壮观,使人为之惊叹、赞叹不已,那么,作者又是怎样将这一大潮的壮观景象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呢请同学读第三段。1.一个学生读第3段,其他同学想:大潮是从哪个方向来的2.教师读这段,学生用划出描写潮来之时的情景的句子。〔1〕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似闷雷滚动,这句写的是什么〔听到的声音〕声音好似闷雷滚动,说明了什么〔未见其影,先闻其声,并且声音特别大。〕教师指导读这句。重点读出隆隆的、闷雷滚动两个词。〔2〕此时江面有何变化〔江面还是风平浪静〕未见潮水,先闻其声,因为什么〔因为声音的速度比水的速度传播得快。〕〔3〕这时声音越来越大,〔板书:越来越大〕江面上怎么了〔学生读,答复: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水天相接是什么意思〔潮水和天空相接的地方,即地平线。教师告诉学生这是人们在地球外表向水平方向所能看到的最远的地方。〕为什么作者能看到〔观察〕〔4〕这是作者在什么地方听到的,看到的呢〔教师板书:远处〕〔5〕教师问:在潮来之时,作者听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呢〔学生看板书答复〕〔6〕教师问:这时人们的情绪是怎样的呢〔当人们听到93隆隆声时,人声鼎沸,当人们看到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时,人们又沸腾起来。〕人声鼎沸是什么意思在这里如何理解沸腾什么意思〔形容人们情绪十分高涨。〕〔7〕教师出示小黑板。〔上面写着课后练习3的第〔3〕小题〕请学生读读,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学生理解〕教师问:去掉水天相接一词好不好为什么把沸腾一词换成快乐行不行为什么〔学生讨论〕学生有语气地读这句话。〔8〕那条白线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请同学读第4自然段,找出描写大潮壮观的词句。〔9〕教师出示小黑板。〔上面事先写好课后练习第3题的第〔4〕小题〕理解横贯一词。〔横贯是横着过来,在这里指大潮占满江面,迅速奔涌而过〕从这词中说明了什么〔潮水气势雄伟〕可见这大潮之奇啊!教师指导学生读这句,重点读出横贯一词。〔10〕再近些,我们又看见什么了〔学生答后教师出示句子,让学生比拟理解。〕通过比拟,知道第2句比第1句写得具体形象。城墙一词表现出潮涌之壮观。教师再出示第3句话,和第2句再比拟。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学生比拟后认为第3句写得更好,写出了潮涌的来势凶猛,潮头很高,两丈多高同时点出了雄伟壮观的景象。教师说:同学们,你们说这钱塘江大潮lsquo;奇rsquo;不lsquo;奇rsquo;呀〔教师指板书:奇观〕〔11〕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