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按回采时地压管理(guǎnlǐ)方法采矿方法的分类法:6.2空场(kōnɡchǎnɡ)采矿法留矿采矿(cǎikuàng)法(简称留矿法)自溜放矿留矿法顶柱高度(gāodù):在薄矿脉中,一般只留2-3米;在中厚以上矿体中,一般留3-4米至5-8米。留顶柱的目的主要是保护运输平巷和对围岩起暂时的支护作用。底柱高度(gāodù):在薄矿脉中为4-6米,在中厚以上矿体中为6-10米。留底柱的目的是保护运输平巷,承托矿房中存留的矿石和对围岩起暂时的支护作用。间柱宽度:在薄和极薄矿脉中,一般是不留间柱,若需要留,则在天井两侧各留2米;在中厚以上矿体中,一般留8-12米。采准切割(qiēgē)工作上图为留底柱木漏斗口底部结构及切割方法示意图。首先在设计(shèjì)的漏斗位置上用Y5P—45型凿岩机向上打2—3面炮眼,掘好漏斗颈1,并刷大成漏斗2,如图5-2I、II。然后再向上打—面炮眼,待装好漏斗口4后,再放风使崩下的矿石从漏斗装车运出,如图5-2III。一般掘进3—4面炮即可掘好漏斗和完成拉底工作,形成拉底空间3。回采(huícǎi)工作振动(zhèndòng)出矿留矿法留矿采矿(cǎikuàng)法评价阶段(jiēduàn)矿房法分段(fēnduàn)凿岩阶段矿房法采区(cǎiqū)构成要素采准切割(qiēgē)工作回采(huícǎi)工作阶段(jiēduàn)凿岩的阶段(jiēduàn)矿房采矿法例子(lìzi)阶段(jiēduàn)矿房法阶段(jiēduàn)矿房法评价思考题概要(gàiyào):6.3充填(chōnɡtián)采矿法充填采矿(cǎikuàng)法分类干式(ɡànshì)充填采矿法凿岩一般采用上向炮眼。每分层作一次或几次爆破(bàopò)。用装运机或电耙。隔墙也叫做护壁。它的作用是将间拄与充填料隔开,为将来回采间柱创造有利条件。充填料可以从井下或地面取得。井下的充填料主要是巷道掘进的废石。地面的充填料主要是废石场的废石和露天采石场采掘的废石。充填料应是惰性的并有足够的强度,含硫不应太高,以防产生高温和有害气体,恶化井下大气或酿成井下火灾。它的块度一般不超过300~350毫米。从露天采石场用电耙将充填料耙到井下的主充填井,再用矿车从主充填井经阶段平巷,倒入矿房充填井充填矿房。浇灌混凝土底板的目的,是避免(bìmiǎn)粉矿掉入充填料中而损失,同时为运搬矿石创造有利的条件。其厚度一般为0.25~0.3米。干式充填采矿法具有工艺简单,充填所需要的设备少,投资小;混凝土底板和充填料组成的充填体,具有较高的抗压能力,是一种对支撑围岩和控制地压较为有效的方法,对中、小型矿山,特别是地方(dìfāng)办的小型矿山有使用价值。它的严重缺点是充填速度慢,成本高;充填体不致密,沉降系数大;充填作业劳动强度大等。水力充填(chōnɡtián)采矿法水力充填采矿法具有充填体较密实,能比较有效地防止围岩移动和控制矿山压力;矿石回收率高而贫化率低;能防止内因火灾和地表沉陷等优点。它的缺点是:回来工艺复杂;采区生产能力和劳动生产率低;采矿成本高;需要大量的充填水,这些充填水从充填脱出后,又携带大量行泥和细砂涌入巷道(hàngdào)和水仓,增加了排水设施和水沟、水仓的清理工作。因此,只宜用来开采地表不允许陷落矿石和围岩不稳固,有自燃性、品位高、价值高的矿床。胶结(jiāojié)充填采矿法由于I处采用了胶结充,为回采部分II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与其他采矿法的回采矿柱相比,它的矿石回收率较高,贫化(pínhuà)率较低。采用胶结充填采矿法的目的,除为了提高矿石的回收率外,有不少情况还为了防止地表沉陷。胶结充填采矿法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它在防止岩层移动、地表沉陷(chénxiàn)、提高矿柱的矿石回收率和降低贫化率、保证工作安全等方面优于水力充填采矿法,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采矿方法。由于它存在着生产工艺复杂,充填成本很高,采场生产能力及劳动生产率低等严重缺点,目前只用来开采矿石品位和价值很高的矿床。结束语充填(chōnɡtián)法使用条件充填法需要(xūyào)解决的问题:6.5矿柱(kuàngzhù)回采和空区处理矿柱(kuàngzhù)回采例子(lìzi):矿柱(kuàngzhù)回采空区处理(chǔlǐ)空区处理(chǔlǐ)的方法思考题概要(gàiyào):6.4崩落(bēnɡluò)采矿法崩落(bēnɡluò)采矿方法分类:壁式崩落(bēnɡluò)采矿法壁式崩落(bēnɡluò)采矿法评价无底柱分段(fēnduàn)崩落采矿法无底柱分段崩落(bēnɡluò)采矿法标准矿块图如图:I-I图中1、2是上下阶段运输巷道,阶段中划分若干分段,分段高一般10米(小结构参数),各分段自上而下(zìshàn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