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实验室安全知识【新版多篇】导读:实验室安全知识【新版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实验室安全教育论文篇一【摘要】实验室安全在科研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当前研究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存在安全教育课程设置少、学生的自我安全防护意识薄弱、实验室监督检查力度不够等问题。拟对加强研究生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探讨。【关键词】实验室安全;教育;研究生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是研究生尤其是科研型研究生培养的主要内容。大部分研究生都要依托实验室开展基础研究工作。实验室为研究生及科研人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平台,如资源丰富的生物样本库、先进的仪器设备等。但另一方面,实验室又是一个危险品集中放置的场所,经常使用化学危险品、放射性物品、压力气瓶等特殊设备[1]。实验室的安全关系到科研人员人生安全以及实验的财产安全。它在整个科研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当研究生使用该类物品就会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若实验室安全意识薄弱,便给基础研究工作带来很大的隐患。近年来,实验室安全事故频有发生。2009年德国汉堡热带医学研究所的一名女科学家实验室内疑似被感染埃博拉病毒,2010年东北农业大学28名学生在动物实验感染布鲁氏菌病,2011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实验室的一名研究人员因为实验室里一种用于研究的细菌而发生皮肤感染,2015年清华大学一个化学实验室发生爆炸火灾事故等等。当我们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如果不重视实验室安全,危险便会随时可能到来。因此,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加强实验室管理规范、提高安全意识刻不容缓。1目前研究生实验室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影响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因素较多,其中最严重的因素是实验操作人员缺乏生物安全知识和操作规范,实验室也未能提供相应的防护措施[2]。就研究生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研究生教育中往往缺乏专门的实验室安全课程或培训,导致部分研究生对实验室安全守则不清楚,缺乏扎实的安全知识,没有建立生物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同时实验室安全员没有起到有效的引导教育的作用。对特殊的仪器试剂的使用,如高压锅等设备,在没有专门培训的情况下随意使用。张景霞等[3]对国内某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认知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在接受调查的231名学生中,79.2%的学生表示知道“实验室生物安全”,但是具体内容并不是很清楚;只有35.9%的学生认为实验室规范和技能是非常重要的;仅20.3%的人回答接受过教育;而“认知率较低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学生获取生物安全知识的途径较少,尤其课堂灌输几乎没有”。由此可见,当前对学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是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的。其次,学生的自我安全防护意识薄弱。在一些实验操作细节上主要体现包括:进入实验室不穿隔离衣,进行实验操作不戴一次性手套和口罩,对清洁区和实验室污染区界定不清,对于易挥发和感染性试剂或样本不在指定的生物安全柜内操作,在实验室内进食饮水等。自我安全防护意识薄弱另一个直接的表现就是实验操作过程中粗心大意,放松警惕。例如,进行重要实验室中途离开,或者实验过夜而未提前检查仪器设备。再次,实验室规章制度形同虚设,监督检查力度不够。虽然几乎所有的实验室都有其关于安全规范操作的规章制度,实验室的墙壁上都会贴有“实验室管理制度”或“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但多流于形式。另外对于研究生存在的错误违规操作重视不够、落实不够。没有形成严格的、有效的监督监管机制。如高危化学试剂没有严格的取用登记,所有仪器的使用没有使用记录,安全员没有定期检查实验室水电暖安全、没有定期对仪器进行检修和校对维护等。2加强研究生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措施第一,开展研究生实验室安全教育的课程。由具有多年经验的实验室安全员结合多年化学品管理经验和实验室安全培训素材,对实验室安全基本概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通过剖析安全案例的警示,是学生从思想上予以重视,提高对安全法规的理解力和执行力,使危险防患于未然。实验室安全教育不仅包含知识的传授,还要让学生数量掌握安全技能。由“知”到“行”,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掌握防范和处置危险的技能,并能在突发事件时熟练的'应用,做到“知行合一”。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形式可以灵活机动,根据不同类型的研究生设置不同的课程方式。可以通过制定教材,对实验室安全的细则进行详细介绍,供学生学习阅读。可以讲实验室安全作为研究生的必修课程或者研究生讲座课程,以成绩或者讲座学分的形式,让学生接受正规、系统的学习,这将使学生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受益终身。举办讲座,通过面对面的生动讲解和答疑,让学生对实验室安全有深刻的感性认识。利用现在发达的网络和多媒体设备,制作科普宣传的视频、微信宣传作品等,以生动的文字、鲜活的影像做成安全警示集锦,该方式的宣传方式和时间更为灵活。第二,针对不同实验室的特点和可能面临的突发事件制定实验室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