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着眼大局抓住重点做好自己第一篇:着眼大局抓住重点做好自己着眼大局抓住重点做好自己孟州南庄镇中心学校倪春红大家好!本人倪春红,现年47岁,现担任孟州市南庄中心学校副校长一职,分管初中教学、学校教改、教研、教案、作课听课、计划总结、课表安排调整、计生妇女、学校心理咨询等工作,任七年级2个班级生物课。学校工作稳定、有序,这主要得益于姚校长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同行们的通力合作,在自己的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现就我所做的工作,向各位汇报,恭请指正。首先,“态度放第一”。作为副校长,我对自己分管的工作高度负责,身体力行,不敷衍,不打折,不畏首畏尾,大胆工作,勇于创新。处理问题果断、坚决,尽量处理好自己分管工作中的问题,不把矛盾上交。其次,“合作为核心”。作为校长的助手,工作上积极配合,人格上充分尊重,思想上主动沟通。对教师,我热切关注,真诚爱护,用心帮助,不断激励。另外,与教导处、学生会、后勤以及教研组等积极交流合作,有事多商量,相互支持,共谋学校教育发展之计。当然,“创新是灵魂”。事有千万,必有重点。我时刻提醒自己,教学,作为自己的头等大事,在做好常规的同时必须依据本校实际有创新。我们深刻明白,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力军。在此,我重点说一说我校在打造高效课堂中的一些做法。从我校学生基础薄,差面大,学习情绪不高等实际出发,我校开始尝试教育教学实验改革——推广“121”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在教学中能够体现学生自主课堂、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适合我校实际。具体来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确立“121”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形成流程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交流、总结和实践,我们确立了“121”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形成流程。(一)合理分配小组1、合理安排小组人数同桌双人或前后4人,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组内每个学生才有展示和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2、精心搭配小组成员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如果在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各小组发展不平衡,教师应根据平时观察,了解各小组的合作状况,及时的进行人员调整,改变学生的合作对象,使之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进一步增强合作能力。3、明确组内成员分工在构建好学习小组后,教师还要帮助各小组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明确任务职责,不走形式。组长负责本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分工、监督等,让每次合作学习有序开展。角色分工不是长期固定的,组内成员要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二)选取合适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教师必须要精选合作小组的合作内容。过难的题既浪费课堂时间,又打击学生合作热情,不适合小组合作,对于使部分学生感到疑惑不解、易于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易错点,特别适合小组合作,可以经过交流、争议、思维碰撞和相互接纳使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明确化与合理化。因此,合作学习的问题应该是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合作热情,又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是单个学生难以独自完成的任务。(三)小组积分方法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采用小组积分的方法。根据小组成员高、中、低不同的层次,采用分别积1、2、3分的方法,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鼓励小组每位学生都积极的发言,特别是鼓励低层次的学生积极发言。安排一名同学专门负责记录每节课各小组的积分情况,下课后公布在积分表内,积分表张贴在教室的醒目位置,各个组长负责监督记录员的记录情况。每周班会课进行总结,评出优秀小组和发言次数最多的5名学生,给予奖励。每月进行一次小结,学期结束后对本学期的积分情况进行总结,根据小组得分的多少评出一、二、三等奖,给予奖励。总之,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让每个学生都充分的参与课堂,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小组合作的宗旨。让中等生不掉队,差生面不扩大,是小组合作的任务。二、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帮助老师们转变思想观念学校为了转变教师的观念,首先,采取了“走出去”的方式,让“墙外桃花香进来”。李校长和我、九年级樊主任、英语、数学教研组长杨帆、贾芝芝一行五人前往修武第二实验中学实地参观学习,通过进班听课、与教师、学生交流等方式,使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他们学校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来后在全校教师会上都做了交流发言。激起了全校教师积极参与学习外来经验并内化为自己教学模式的激情。之后,教育局赵景华局长亲临我校听“121”模式课。并做了指导,提出四点要求:第一、从听课可以看出南庄镇中的校领导非常重视先进的教育理念,这与教育局“构建课堂模式,打造高效课堂”精神相吻合。第二、每位教师都要有“以生为本,以学为中心”的理念。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推到前台,老师要根据学科特点与教学内容少讲,甚至不讲。第三、“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