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840年后历史事件讲解_中国1840年后历史事件介绍.docx
上传人:Jo****31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国1840年后历史事件讲解_中国1840年后历史事件介绍.docx

中国1840年后历史事件讲解_中国1840年后历史事件介绍.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1840年后历史事件讲解_中国1840年后历史事件介绍1895年2月21日兴中会成立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严格地说,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而孙中山开始革命,又以他创设革命团体兴中会为标志。1894年,孙中山去美国檀香山,在华侨中宣传反清革命,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小团体――兴中会,孙中山起草的《兴中会章程》被通过。这个章程没有明确提出武装反清主旨,是为了广泛争取华侨商人的同情和支持,以便募集资金。但在入会秘密誓词里则规定会员必须坚守不渝、忠实履行的斗争任务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这里,第一次提出了推翻清朝封建君主专制政府、建立像美利坚合众国那样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革命纲领。1895年1月下旬,孙中山抵达香港,与杨衢云、陈少白、陆皓东、郑士良等积极筹建革命组织。2月21日,兴中会总部在香港中环士丹顿街13号宣告成立,通过了修订的《兴中会章程》。这个章程更加猛烈地抨击了清朝的腐朽反动统治,深刻指出当时“政治不修,纲维败坏,朝廷则鬻爵卖官,公行贿赂,官府则剥民刮地,暴过虎狼。盗贼横行,饥馑交集,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中国社会现状,从而更加明确地把斗争的矛头指向清朝宫廷和官府,公开揭示了兴中会反清的宗旨。不过,香港兴中会总部则对外挂起“乾亨行”招牌,以经商形式作掩护。1895年2月下旬,孙中山等赴广州建立兴中会分会,陆续入会者达百人。兴中会会员,多数是华侨中小资本家、公务员、自由职业者(教员、医生、传教士等)、工人等。兴中会是一个以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为主的革命团体。兴中会成立后,积极策划在广州起义,后来,起义计划泄露,陆皓东被捕牺牲,孙中山流亡国外。1899年兴中会在香港创办《中国日报》宣传革命。1900年兴中会派郑士良在惠州发动起义,史坚如在广州策应,结果起义失败。兴中会还在国外设有许多分会,在华侨中发展组织。1905年,兴中会与华兴会、光复会联合成立中国同盟会。中国1840年后历史事件二: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旧称“德先生”与“赛先生”)。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概念:思想解放运动(革命)原因:辛亥革命的失败,使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进行思想革命才能真正救国。时间:1915年9月标志: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原称《青年》杂志,第二期改名为《新青年》)主要领导人物:李大钊、胡适、鲁迅、陈独秀等。内容:①前期: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②后期: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国的先进分子不约而同地把眼光从西方转向俄国。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1840年后历史事件三:武昌起义武昌起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1年(清宣统三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并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是亚洲和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武昌起义军事总指挥为蒋翊武,参谋长为孙武,总理为刘公。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辛亥革命。武汉辛亥革命军政府旧址现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19世武昌起义(17)纪末,何子渊、丘逢甲等人开风气之先,排除顽固守旧势力的干扰,成功创办新式学校。随后清政府迫于形势压力,对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于1905年末颁布新学制,废除科举制,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式学堂。1909年,地方科举考试停止以后,西学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亦正是教育方式的这一根本性转变,为后来风起云涌的辛亥革命和国家建设培养造就了大批思想进步锐意创新的宝贵人才。看过“中国1840年后历史事件”的人还看了:1.中国古代重大历史事件2.中国现代史的历史事件3.古代历史重要历史事件介绍4.1839年历史事件5.中国屈辱历史资料6.1840年中国签了什么条约7.世界上中国历史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