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章地质基础知识第二章煤矿生产概貌(gàimào)第三章井田开拓第四章巷道掘进第五章采煤方法第六章矿井通风与安全第七章矿井固定设备与供电第一章地质(dìzhì)基础知识第一节地壳(dìqiào)(一)元素组成地壳的元素达百余种,但占主要地位的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等,而以氧(46.6%)和硅(27.7%)为最多。(二)矿物矿物是地壳中一种或多种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自然产物,具有比较固定的化学成分和一定的物理性质与形态。自然界中已发现的矿物有两千多种,绝大多数呈固态,也有的呈液态(如水、石油和汞等)和气态(如沼气(zhǎoqì))。但组成岩石的常见矿物并不多,主要的仅20余种。(三)岩石:岩石是矿物的集合体,可包含一种或多种矿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地壳中的岩石绝大部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只占地壳总重量的5%,但沉积岩却覆盖着地球表面积的75%,是最常见的一类岩石。由于煤层一般都埋藏(máicáng)于沉积岩岩层中,因此沉积岩与采煤工作的关系最为密切。此外,在沉积岩地层中还有许多重要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沉积铁矿、盐矿、铝矿、磷矿、油页岩和石灰岩等。二、地史及地层(dìcéng)的概念第二节煤的形成、用途(yòngtú)和分类三、煤的用途与工业(gōngyè)分类第三节煤系地层和矿井地质构造一、煤系地层与煤层赋存状态(一)煤系煤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具有(jùyǒu)成因联系的大致连续沉积的一套含煤岩系。(二)煤层1、煤层是由植物体大量(dàliàng)堆积,经成煤作用形成的层状固体可燃矿产。2、煤层的形态是指煤层赋存的几何形态。3、煤层(méicéng)厚度是指煤层(méicéng)顶底板之间的垂直距离,也称为煤层(méicéng)真厚度。(1)薄煤层(méicéng)厚度小于1.3m(2)中厚煤层(méicéng)厚度为1.3~3.5m(3)厚煤层(méicéng)厚度大于3.5m.(三)煤层厚度的变化(biànhuà)煤层厚度是影响煤矿开采的主要地质因素,煤层厚度不同,采煤方法亦不同。1、煤层厚度的原生变化(biànhuà)泥炭层堆积过程中,形成顶板前,由于各种地质作用影响而形成的煤层形态和厚度的变化(biànhuà)。2、煤层厚度的后生变化(biànhuà)泥炭层被覆盖或煤系形成后,由于构造变动,岩浆侵入,河流剥蚀等地质作用引起的煤层形态和厚度的变化(biànhuà)。构造变动引起的变化特点:原始结构破坏,出现层间揉皱和滑动镜面,在构造复杂的地段煤呈碎粒状、鳞片状和粉末状,煤的光泽变暗,灰分增高;煤层增厚带和变薄带相间出现,并沿主要构造线呈狭长条带分布;煤岩层出现不协调褶曲,有时煤岩互相(hùxiāng)穿插,致使煤层呈各种不规则状态。(四)煤层顶板和底板顶板:赋存在煤层之上的临近岩层底板:赋存在煤层之下的临近岩层1、顶板的类型(lèixíng)根据顶板的岩性、厚度及回采过程中垮落的难易程度,分为3种顶板类型(lèixíng)。伪顶直接顶老顶2、底板的类型(lèixíng)直接底老底/二、矿井地质构造矿井地质构造是井田边界及其范围(fànwéi)内的褶皱、断层、节理和层间滑动等地质构造的统称。(一)褶皱构造岩层和煤层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系列连续的弯曲称为褶皱构造。每一个单独的弯曲(wānqū)称为褶曲有2种基本形式:向斜:岩层向下弯曲(wānqū),核部是老岩层,两翼是新岩层背斜:岩层向上弯曲(wānqū),核部是新岩层,两翼是老岩层褶曲要素(基本组成部分):核部、翼部、轴面、枢纽背斜(bèixié)/(二)断层构造岩层或煤层受力超过其强度极限发生变形破坏的类型(lèixíng),可以分为两类:断层(两侧岩块有显著位移)和节理(裂隙)。断层是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最主要的地质构造。1、断层要素断层面断盘断层线(断层交面线)断距/(1)断层面断层的断裂滑动面称为断层面。走向、倾向、倾角。(2)断盘位于断层面两侧的岩块称为断盘。(3)断层线和断层交面线断层线是指断层在地表的出露线,也就是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它反映了断层的延展方向。断层面与岩层面的交线称为交面线。断层面与煤层底板面的交线称煤层交面线,或断煤交线。(4)断距断距指断层两盘相对错开的距离,包括:真断距、地层(dìcéng)断距、铅直断距和水平断距。ab——总断距或真断距hi——地层断距dg——铅直断距或称落差(luòchā)gn——水平断距2、断层的分类根据上下两盘岩体相对(xiāngduì)移动性质来划分/3、裂隙裂隙又称为节理,指沿断裂面两侧没有(méiyǒu)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