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设计《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设计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借物抒情,以树喻人的文章。文本既表达出作者对这两棵树的赞美之情,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宋庆龄的深深怀念之情。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以朗读感悟为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领悟文章内涵,挖掘文章情感,一方面通过阅读感受揣摩文本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积极为学生建构与文本、与作者对话的时空;另一方面借助课外资料体会品味宋庆龄崇高的人格风范和高贵的精神品质。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课文。2.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领悟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3.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看大家的预习效果怎么样。(1)字词检查。指名朗读课文中的5个生字,2个绿线内的生字。(2)指名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3)提出疑难问题。预设:(1)宋庆龄为什么舍不得离开这两棵樟树?(2)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她故居的樟树前留影纪念?设计理念:这里直接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既是对学生认真预习的肯定,又能在检查中引导学生掌握提高预习效率的方法。事实上,预习已经成为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就没有必要人为地将学生拉回到零起点上。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在学习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他们自主思维的能力也就得到了培养。二、交流探讨,直奔中心1.品读第4节,感悟樟树的“蓬蓬勃勃”(1)赏樟树的蓬蓬勃勃。播放宋庆龄故居樟树的录像,欣赏樟树的蓬蓬勃勃。问樟树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2)品樟树的'蓬蓬勃勃。阅读第4节,画出文中描写樟树蓬蓬勃勃的有关词句,并说出自己的体会。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随机出示:枝干粗壮:写出了枝干的粗伸向四面八方:写出了枝干的多伸得远远的:写出了枝干的长绿得发亮:这是一种怎样的绿呀!你们能想到哪些学过的词语?(绿油油、像抹过油一样,青翠欲滴,郁郁葱葱,浓绿、淡绿、新绿、嫩绿……)稠密:透过这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引导学生想象,调动学生的语言积累(叶子你挨着我,我挨着你,挨挨挤挤的;叶子一团抱着一团;叶子层层叠叠,密不透风,就像一把绿绒大伞……)(3)想樟树的蓬蓬勃勃。想象说话,体会樟树的蓬蓬勃勃。文中说樟树四季长青,该是多么的不易啊!同学们想象一下,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樟树要经历多少磨难呢?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出示:无论是________还是________,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4)读樟树的蓬蓬勃勃。过渡:狂风吹不倒它,骄阳晒不枯它,冰雪冻不死它,雷电劈不坏它,面对如此顽强的樟树,你的心里会涌起怎样的情感?(赞美、崇敬)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崇敬和赞美有感情地朗读第4节。A.生生评价,有感情地朗读B.内化语言,指导背诵C.同桌相互介绍樟树的蓬蓬勃勃(5)画樟树的蓬蓬勃勃。设计理念:通过品析文中的关键词句,让学生感悟樟树的特点:枝美、叶美、充满生命活力;通过想象说话训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樟树生命顽强的美,生命旺盛的美,生命蓬勃的美;在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然后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而水到渠成,让学生接受情感的熏陶,积累美词佳句。2.品读第5节,体会樟树的可贵之处(1)默读第5节,樟树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借机板书:品质可贵。(2)再读课文,画出描写品质可贵的有关语句,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会。(3)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语句。A.“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a相机理解“本身却有一种香气”(香气从一发芽就开始有;它的香气与生俱来)b你怎么理解“香气能永久保持”?启发想象:①当它枝繁叶茂的时候,它的香气浓郁;②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它的香气_____;(依然如故)③当它制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_____;(依然不变)④当它变成木屑的时候,它的香气_____;(仍然不变)⑤当它零落成泥的时候,它的香气_____。(仍旧保持)c指导朗读,体会香气的永久保持,读出对樟树的赞美之情。在读中品味樟树的可贵之处。B.出示语句:“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引导点拨:只要它存在一年,虫类就怕它________;(一年)只要它存在十年,虫类就怕它________;(十年)只要它存在百年,虫类就怕它________;(百年)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