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活动方案活动方案大全10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可以对一个行动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活动方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活动方案篇1准备:电动玩具车、大小电池、记录纸若干。活动设计:一、和孩子一起玩没装电池的电动玩具。提问:怎样才能让这些玩具动起来?二、幼儿合作装电池并作好记录。难点:1、电池的正负极。2、电池的'大小。三、交流分享实验结果。1、丰富知识点:电池有两头,电池的一头有一个突出来的小头,还有一个“”的图案,这边呢,是正极;另一头平平的,还有一个“—”的图案,这边呢,我们叫它负极。2、介绍不同大小的电池分别是“1号”“5号”“7号”电池。四、幼儿再次操作实验,让玩具动起来目标:1、知道玩具要安装合适的电池以及电池安装时应正极对负极。2、能大胆地和同伴交流,并能发现并提出问题。活动方案篇2设计意图《番茄和黄瓜》活动进行到品尝环节时,有幼儿主动发问:番茄里面一粒粒的是什么?我告诉他们是番茄的种子,随即让他们找找黄瓜的种子在哪里。幼儿很感兴趣,找到后异常兴奋。针对幼儿普遍对“种子”感兴趣和小班下学期幼儿的认知特点,我们设计了一系列以种子为主题的活动方案。活动一:找种子活动目标1.知道水果、蔬菜和花草树木等都有种子。2.对种子产生探索兴趣,发展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活动过程1.找水果的种子。利用每天饭后吃水果的时机,和幼儿一起品尝、讨论:(1)你今天吃的是什么水果?它有种子吗?(2)找一找它的种子在哪里?看看是什么样子的?幼儿找得兴趣盎然,每天都有新发现。有一天吃香蕉,幼儿说:“老师,我找不到香蕉的种子。”教师把香蕉纵切和横切,引导幼儿观察。当幼儿终于发现果肉中的小黑点,并得到老师肯定的回答后,异常兴奋,争相宣布:是我先发现的!2.找蔬菜等农作物的种子。(1)谈话:我们知道了苹果、梨都有种子,那么青菜、萝卜、毛豆有没有种子呢?幼儿有些茫然,继而议论纷纷。(2)通过“家长园地”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寻找蔬菜等农作物的种子。(3)每天安排一段时间,让幼儿介绍、展示自己找到的种子。(4)把幼儿带来的种子依次放入种子盒中,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自由观察,为制作种子标本做准备。评析:教师善于捕捉偶发事件中所蕴涵的教育价值,抓住幼儿的兴奋点组织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活动二:制作种子标本活动目标初步学习简单制作种子标本,对种子产生认知欲望,发展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初步的合作意识。活动过程1.出示枇杷种子,提问:你认识这颗种子吗?2.出示黄豆、西瓜、水稻的种子,提问:你能说出这些种子的名称吗?3.出示苹果、梨、葡萄3种外形相似的种子,提问:谁能把苹果的种子找出来?(提问逐步提高难度,激发幼儿内在的认知需求。)4.师:让我们来想个好办法,一下子就能找出你想找的种子。幼1:画个苹果放在种子旁边。幼2:在苹果种子旁边做个苹果。5.师小结:画好果实剪下贴在挂历纸上,做成图标,把相应的种子粘贴在图标下就成了种子标本。6.幼儿自选喜欢的种子,绘制相应的果实图标。幼儿大多数选择四五种种子,且多是绘制较简单的水果类。教师提醒可利用现成的图标后,蔬菜、粮食、树木的种子也受到了幼儿的青睐。7.将种子用透明胶固定在相应的图标下(教师协助幼儿完成)。8.互相欣赏同伴的作品。评析:活动设计的各个环节都以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创造性为出发点,既让幼儿的发现成果得以展示,又巩固了已有的知识,便于幼儿更好地观察。活动三:认识种子的外形特征和用途活动目标引导幼儿按种子大小、颜色、能否食用等明显特征进行分类,知道种子的用途,发展幼儿初步的观察比较和积极思考的意识。活动过程1.展示教师准备的种子,让幼儿自由观察。提问:你能说出这些种子的名字吗?识别有困难的种子可参看图标。2.教师:这么多的种子,我们来把它们分分类。(1)教师提示可按“能否食用”把能吃的种子放在盒中,不能吃的放在篮子里。(2)让幼儿想一想还能怎样分(鼓励幼儿相互议论)。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来分的?还可以用哪些方法?(引导幼儿发现可以按种子的大小、颜色、形状来分类。)幼1:把水稻、黄豆放在一起。枇杷、苹果、青菜、西瓜的种子放在一起。幼2:把枇杷、黄豆的种子放在一起(比较大),苹果、西瓜、水稻、青菜的种子放在一起(比较小)。幼3:把青菜、黄豆、枇杷的种子放在一起(是圆的),把水稻、苹果、西瓜的种子放在一起(有点尖)。3.师:你知道种子有什么用处吗?幼1:西瓜、南瓜、水稻的种子可以吃。幼2:枇杷的种子可以种,会长出枇杷树……教师和幼儿一起得出结论:有的种子能吃,有的不能吃;种子都能种植,发芽后长成小苗,长大后会结果。评析:教师敏锐地捕捉幼儿的兴趣转移点,及时调整活动方案,满足幼儿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