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加答案).doc
上传人:一条****ee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3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加答案).doc

2023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加答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页码10/NUMPAGES总页数102023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加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凋谢(diāo)洗涤(tiáo)踌躇(chú)旁逸斜出(yì)B.兴味(xìng)罕见(hǎn)擦拭(sì)无边无垠(yín)C.遒劲(qiú)隧道(suì)嶙峋(línɡ)络绎不绝(yì)D.簇拥(cù)黏土(nián)斟酌(zhuó)长途跋涉(bá)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第十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办得栩栩如生,游客们交口称赞。B.我们必须正确看待自己,既不要妄自菲薄自己,也不要妄自尊大。C.仪征“新华杯”英语口语比赛时,由于紧张,有的选手演讲时出现了莫衷一是的情况。D.恒大队锐不可当,尤其是几位年轻小将的表现,让人们看到了中国足球的希望。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四川移动和摩拜单车合力启动大数据交通工程,其目的是为了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B.关于《摔跤吧,爸爸》,看似简单的励志故事,实则深刻反映出印度社会的现实问题。C.随着“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建设规划的提出,成都再次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D.为提高节目的文化特色,《朗读者》邀请文化艺术界重量级专家参与节目的策划与制作。5、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卷云丝丝缕缕地漂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理解:这句话连续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卷云的形状及其洁白和轻盈的特点。B.在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里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理解: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海伦当时的痛苦、迷茫。C.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理解: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方法,强调了作者渴望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同时把春天人格化,生动写出春天富有人情味,读来非常亲切。D.他(皇帝)每天每一点钟都要换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理解: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极言“换衣服”之多,把皇帝爱穿新衣服的特点强调到了极致,极具讽刺效果。6、下列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但是这句话也并不是永远是真的,因为奥古斯都大帝与泰特思都是精神崇高、志向远大的人,然而也是当时最美的男子。②无疑地,才德如果是在一个容貌虽不娇丽,然而形体娴雅、气概庄严的身体内,那是最好的。③因此,那些很美的人多是容颜可观而无大志的。④才德,有如宝石,最好是用素净的东西镶嵌。⑤同时,很美的人多半不见得在别的方面有多大的才德,好像造物主在它的工作中但求无过,不求十分的优越似的。⑥他们所研求的也多半是容颜而不是才德。②⑤③①⑥④B.②③⑤⑥①④C.④②③⑤①⑥D.④②⑤③⑥①7、古诗文默写。(1)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2)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3)___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刘祯《赠从弟》)(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5)________________,不觉船移。微动涟漪,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采桑子》)(6)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可用《三峡》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做具体描绘。(7)《与朱元思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鱼儿的游弋,侧面写出了水的清澈。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小石潭记柳宗元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几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乙)放鹤亭记苏轼①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②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