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4课生物与土壤1.掌握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2.掌握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肥力特性及土壤的形成。2.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3.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环境对植物的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使得植物对环境有着很大的依赖性,所以植物对环境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可列表如下:2.土壤的形成过程3.气候、土壤之间的关系4.我国几种典型土壤的分布地区及其特点红壤、紫色土、水稻土均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但是从地带性规律看,只有红壤是地带性土壤,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条件下发育而成的。紫色土是非地带性土壤,水稻土是人工土壤。【例2】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的三种典型土壤:黑土、水稻土、红壤的土壤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a、b、c代表的三种土壤正确的排序组合是()A.黑土、水稻土、红壤B.水稻土、黑土、红壤C.红壤、水稻土、黑土D.红壤、黑土、水稻土(2)关于a、b、c三种土壤的正确叙述是()A.a土壤可通过掺入沙子,施用熟石灰等方法进行改良B.b土壤主要分布于我国的松嫩平原和江汉平原等地C.c土壤和黑钙土是在人类长期耕作和培育下形成的D.a、b、c三种土壤中,c土壤的透气性最好思路点拨:红壤土质黏重,酸性强,有机质含量低,比较贫瘠,需增施有机肥料,补充熟石灰加以改造。黑土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水稻土是在人类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特殊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较肥沃,多呈青灰色,水分含量高。答案为(1)D,(2)A。测控导航2.对土壤、生物量、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所储存养分的比重大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土壤条件B.气候条件C.生物条件D.地质条件解析:B由图可以看出:该图反映的是生物循环过程,而影响生物生长发育和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气候。二、综合题(对应学生用书)6.(2010年河南四市调研)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中植被分布,分析美国降水分布规律,并分析其成因。(2)说出A、B两地气候带的名称,并分析这两个气候带分布狭窄的原因。(3)分析美国大陆中部、东部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多少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其成因。解析:第(1)题,图中植被由东向西依次为:森林、高草、短草及高草、短草,反映出降水量逐渐减少的趋势。这是因为美国中东部地区的降水深受大西洋影响,距大西洋越远,降水越少。第(2)题,A、B气候带分布在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分别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由于落基山等高大山脉的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水汽难以东扩,气候带呈狭长型。第(3)题,自西向东,随着降水的增加,有机质含量增加;自南向北,随着降水减少、温度降低,有机质含量增加。这说明有机质含量的多少与降水和温度有直接的关系。答案:(1)由东向西逐渐减少。原因:美国中东部地区降水受大西洋影响显著,距大西洋越远,降水越少。(2)A:温带海洋性气候;B:地中海气候。原因:大陆西岸的高大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水汽的深入。(3)中部草原地区自西向东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增加。因为草原地区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多少与草本植物丰歉程度有关,降水多的地方,草类生长茂盛,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增加。东部森林地区自南向北有机质含量增加。因为美国南部气温高、降水多,有机质的分解、淋失也增多,土壤中有机质含恳不峤档汀测控导航一、单项选择题(对应学生用书)(2010年兰州模拟)读“三个不同地点的山地针阔混交林海拔高度分布表”,回答1~2题:1.①②两地比较,造成两地针阔混交林海拔高度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B.光照C.坡向D.降水量2.②③比较,造成两地针阔混交林海拔高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B.光照C.坡向D.降水量解析:1.A2.D第1题,①②两地经度位置基本相同,纬度位置差别大。因此造成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热量。第2题,②③两地纬度位置基本相同,经度位置差别大,故降水量的多少是其主要原因。图中P和Q点为欧洲某国某自然保护区不同季节测定的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分数,其中,P点是冬季测定的数据,Q点是夏季测定的数据。读图,回答3~4题:3.该土壤分布地区的气候类型可能是()A.温带海洋性气候B.地中海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4.据图可知,该土壤()A.冬季时水分较少,植物易枯萎B.夏季时水分较多,是酸性红壤C.各组成物质体积分数四季差异都较大D.在P点时,土壤的保温性可能不够好解析:3.B4.D由图可以看出,冬季测量时土壤中含水量(P点接近40%)远高于夏季(P点约为10%),说明该地气候冬季降水较多,为冬雨型气候,可能为地中海气候。在P点时,土壤中水分含量高而空气含量低,这种结构不利于土壤保温。读图,回答5~6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