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港商接棒后继乏人港商接棒后继乏人港剧中家族争产桥段层出不穷。事实上,越来越多的香港“厂二代”希望当“创二代”,宁愿自由生活也不肯继承家业。环境变差,后继乏人2013年的钟声敲响,香港华通集团第三代接班人赖明仁与妻儿在昆山巴城欣赏迎新的烟火。掌管在昆山的家族企业后,他与妻儿更多在昆山相聚。零点刚过,赖明仁给父亲打去了祝福电话,他的普通话比长年坐镇深圳工厂的父亲赖友胜流利得多。“我该退了。跟我比,儿子会走得更远。不过,儿子未必真正愿意接我的班。”接到儿子打来的电话,赖友胜十分欣慰:儿子再怎么不乐意,总算接过了他的班。年华老去,竞争环境日渐恶劣,第一代到内地打拼的港商“离场”之心日切。但最困扰他们的是,怎么退?谁来接?“一生心血,谁来继承?这问题比金融危机更令人伤神。”经过30多年的发展,香港家族企业接班进入了高峰期。但是真正能够成功接班的“厂二代”,可说是凤毛麟角。“富不过三代”,是一个令人尴尬更惹人关注的话题,很多香港家族企业因后继乏人而走向末路,这在制造业尤为突出。嘉利国际主席兼行政总裁何焯辉称:“过去六年,港资在东莞的代工企业从7.8万家锐减至3.2万家,减幅高达六成。其中,家族企业的垮掉,是一大因素。”业内人士表示,香港家族企业一间又一间垮掉,除经营环境变差外,亦与“二代”不愿接班有关。其实,两者存在因果关系――好景时,头上罩的是光环,接手祖业自有一番豪情壮志;如今环境转差,乌云盖顶,高学历的后辈自然避之唯恐不及。赵芝健,志雄玩具总经理,是为数不多的“厂二代”。15年来,他一直默默帮父亲打理生意,今天却大呼自己入错行,“如果再让我选一次,我可能去做房地产。”按照其父赵志雄的说法,后生仔不愿接班,是因为他们学历高,不愿再做“厂佬”。留过洋的赵芝健,曾有志于将父业发扬光大。如今,他坦言后悔接手生意,“实在没料到整个代工行业会如此萧条,至少有四成工厂电话打过去已经不通了。”赵芝健打理的这家工厂已有20多年历史,当年辉煌一时。1990年代末期,他刚进入工厂时,在他管理下,订单翻了一番,雇工从50人变成200人。一直到2005年前,他们还在增加投资,为华纳兄弟等国际知名品牌加工高档产品。但从2005年之后,人民币升值、成本上升令工厂利润一再缩减。近几年,欧美经济疲软,导致高档订单大幅减少,目前志雄玩具厂主要订单都是扭蛋类的小型玩具。“当初,如果不把钱投在扩建厂房、购买机器,而是在香港买楼收租,岂不更好?”赵芝健唏嘘不已。当问及个人规划时,他表示自己正在进修法律课程,万一不做工厂,还有别的生计。“上次,我在中环坐的士,打电话聊生意上的事。司机顺口说了一句,‘我以前也是开厂的,不过现在倒闭了’。”就是那一次对话,促使赵氏重新审视自己的未来。“我不想沦落到开的士,所以要做两手准备。”接班人危机五大表现除了环境变差的因素,继承人本身也是问题,致使香港家族企业无法顺利交棒。香港工业总会副主席刘展灏指出,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在珠三角投资的港企已经进入交棒的重要时刻。然而,港商二代是在香港甚至国外长大的一群,他们没有骑自行车、坐公交车开厂的经历,自然也不会对车间、工人、机器噪音产生感情。刘展灏预计,目前有八成以上港商二代不愿接班。他更发现,除非具有强大的技术创新和品牌影响力,否则许多港企老板也不愿下一代接班。这也成为许多港企在金融危机之后彻底消失的原因之一。他用五句话概括了家族企业交接班方面的危机:其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企业家接班人意识缺乏危机;其二,“蜀中无大将,矮子头上选将军”――接班人素质危机;其三,“合久必分”――家族企业接班人分歧导致分裂的危机;其四,“山雨忽来,群龙无首”――高管人才流失导致的危机;其五,“退而不休,垂帘听政”――企业接班人的环境危机。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范博宏告诉记者,众多家族企业创业者均对传承一事讳莫如深,继任者往往是被迫仓促上任。而仓促上任的接班人良莠不齐,相当一部分人因为自身的能力无法胜任经营管理企业的位置。“家族企业主的权力之恋,也是家族企业移权的一大障碍。”范博宏分析,在创业者看来,家族事业是他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创立起来的,也只有在他的统领下才能繁荣富强。此外,家族企业本身发展历史短暂,市场、法律等宏观环境尚欠成熟规范,在将家族企业交给家族之外的职业经理人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障碍,家族企业传承将面临一个痛苦的过程。范博宏认为,有一些有价值的资产,即使是自己的子女也没有办法顺利传承。这些资产通常不是机器设备、厂房这种有形资产,而是一些特殊的无形资产。比方说,创业者的理念、价值观,还有家族跟员工、经理人、政府的关系等。他举例:“如果今天李嘉诚说,‘范先生,我把长江集团100亿卖给你。’我可能只愿意出20亿。因为我买不到李嘉诚的无形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