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程实施方案(三年调整).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8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初中课程实施方案(三年调整).pdf

初中课程实施方案(三年调整).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五塔初中课程实施方案(三年调整)(2021-2024学年度)一、指导思想:鼓励教师勇于创新,大胆尝试,结合县教育局的课程实施规划,推行和创新“导、学、练、测”课堂教学模式;深化科研意识,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以规范课堂教学为基础,以提高课堂效率为目标,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探索新形式下新课程实施的教育教学规律,形成我校的教学特色,建设一支具有时代精神、科学态度、务实求真、奉献创新的教师队伍。发扬教师团队合作探究的精神,群策群力,不断推进新课程实施,深化学校特色建设,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工作目标:实现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性发展及教师自身可持续发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具体目标:1、让教师和学生人人都快乐的工作与学习,教师个个综合素质都得到提升,学生个个都得到尽可能大的进步。2、认真学习和领会新的课程标准,扎实开展教研活动,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式,倡导教师在“导、学、练、测”为主的教学模式下,恰当地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3、改进教师的培训工作,建立校本教师培训制度,增强对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4、改革评价制度,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素质提高、学校教学成绩提升的三维评价体系。5、抓好教研和集体备课,充分发挥教研组集体的智慧力量。三、加强课程实施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成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葛素远副组长:陈雷成员:朱明武王辉赵立军蒋伟成四、工作方法:在需要状态下学习;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创新状态下发展。五、课程设置根据《安徽省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在七到九年级开设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心理健康、劳动课程。六、课程安排(一)各学年教学时间安排1、全年52周:教学时间39周,假期(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等)13周。2、教学时间:每学年上课35周(九年级的第二学期减少2周)、复习考试2周(二)每周活动总量1、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周课时总量见课程设置表。2、每节课的授课时间40分钟。七、实施途径:立足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学校将建立以“教师课堂”为主阵地,以“校本教研培训”为切入点,以“强化队伍建设”为保障的整体课堂教学实施方案,实现学生主动和谐发展,培养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人才。(一)“让课堂动起来”,创新育人方式新课程教学倡导的两大转变为——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课堂动起来”正是构筑课堂互动式转变的着眼点,也是学校实施新课改的“令旗”。学校将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探索实施:1、以课堂为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结合实际,开展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组织教师上好公开课,积极参与听课、评课。深入探讨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应如何把握,应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如何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如何设置课堂情景,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如何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2、为学生而设计,为学生的发展而教。我们认为“课堂世界”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活生生的,教师和学生共同交流促进,共同成长发展的场所。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个点,才会感到工作是快乐的,从而激起自觉上好每节课的愿望,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努力实践以达到课堂上师生共同参与学习,不断追求进步与成长,相融共济的境界。3、鼓励教学模式创新。在“导、学、练、测”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允许失败,不许不改”、“不求完美,但求突破”等观念,激发教师的探索热情。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等;提倡“三鼓励、二允许、一经常”,即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鼓励学生超越教师,允许学生出错,允许学生向教师提意见,经常使用鼓励性语言。(二)坚持“校本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伴随着新课程教学的深入,我们直面的问题是——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如何让学生得到真正全面的发展?我们认为教师的成长必须立足于教学实践,我们积极以“校本研究”为突破口,着眼于“以校本为本”的教研活动三大要素:①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②倡导同伴间的交流与互动,使教师的教育行为能够得到客观的反馈;③专业支持。立足学校本岗,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