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机构教师培训.ppt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22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教育机构教师培训.ppt

教育机构教师培训.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rt1:师德——为人师表、德育为先Part2:心性——学生心理、性格特点Part3:分析——观察学生、分析学生Part4:针对——培养个性、针对教学Part5:技巧——教学技巧、灵活教学Part6:沟通——深入沟通、续费介绍Part7:竞赛——锻炼第一、比赛第二Part1:师德——为人师表、德育为先学生对教师选择的前提和基础是对教师师德的欣赏和认可,在中学往上阶段尤为明显。试想:一个师德不高、教学一般、不关心学生成长的老师怎么会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信赖感,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的形象是异常高大的,知识是渊博的、品德是高尚的。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好的素质,而师德就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教师的灵魂。作为一名教师,“以身立教”,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师德,才能以德执教,以德育人,才能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俄国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师德不是抽象的,而是通过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和生活态度表现出来的一种高尚的情操、完美的人格、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是一个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是产生学生向师性的源泉。当你踏进教室,拿起黑板擦,你就是一名教师当你点名学生,交流回答问题,你就是一名教师当你和家长沟通,反馈孩子最近的表现,你就是一名教师你作为一名教师,请反思一下,你是否真正的热爱教师这份教书育人的工作?你是否真的言传身教?你是否真的在向更好的人格努力?你是否值得孩子和家长叫你一声老师?关于向师性和师德,请大家再思考几个问题:1、你是否会反思你对学生的态度以及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记住:人与人是平等的,人与人应该是相互尊重的,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因此对待学生犯错误时,我首先静下心来,分析其问题,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通过幽默来化解一些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用眼神积极地关注班上的每个学生,特别是一些学困生,更亲切地注视着他们,以赞赏的眼光激励他们,使他们的心里充满幸福与喜悦,那么在课堂上就会表现得很兴奋,从而增强其自信心,提高学习的效率。2、你认为该如何建立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①教,如何教?这一点要求教师有足够丰富的知识可以传授,学习是终身之事,教师一样需要学习。教是主要的教学手段,如何教更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善教的教师才能使课堂生动,学生更快更好的学习知识。②学,如何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使其受益终身的事情。当然,良好的学习习惯配合良好的学习方法会让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教师以身作则,在平时的生活中培养自己的习惯,才能在课堂上去影响学生。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Part2:心性——学生心理、性格特点一、认识依靠行动3-4岁幼儿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进行。思维是认识活动的核心。3-4岁的幼儿思维的特点是先做再想,他不会想好了再做。3-4岁的幼儿在听别人讲述或自己讲述时,也往往离不开具体动作。3-4岁幼儿的注意也和行动紧密联系。当他注意看图书中某个人物时,常常用手去指点。为了使小班幼儿注意听讲,必须要求他眼睛看着老师,双手放下。如果幼儿手里拿着别的东西,眼睛看着别处,他的注意就会离开老师的讲述。小班幼儿认识活动对行动的直接依赖性,说明他的认识活动非常具体。小班幼儿只能理解具体的事情,不会作复杂的分析综合,只能作直接推理,不会进行逻辑推理。二、情绪作用大幼儿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更多是无意性的。在3—4岁,这种特点更为突出。比如,这个时期的幼儿常常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哭起来,对他们一般地讲道理,往往收效不大。用有趣的事情吸引他,倒是可以很快地使他忘却原来的不安。小班幼儿对成人的依恋仍然强烈,他在家依恋父母,到幼儿园后也总是以一个成人为依恋对象,他不会作更多的分析。小班幼儿各种认识过程的无意性都占压倒优势。他主要受外界事物和自己的情绪所支配,而不是受理智支配。三、爱模仿3岁前儿童已会模仿,但常常受能力的限制,模仿对象较少。3—4岁的幼儿模仿现象显得较多,这一方面是由于他的动作和认识能力比以前有所提高,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他们主要是模仿一些表面现象。再大一些的幼儿的模仿,则已开始逐渐内化。模仿是3—4岁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往往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幼儿常常不自学地模仿父母和老师。亲近的成人说话的声调,姿势,常用词语等等,都去模仿。幼儿一般还没有出现嫉妒心理,或对被表扬者加以挑剔。在这个年龄,良好的行为习惯常常是通过模仿学习并巩固下来的。同时,成人所没有觉察到的一些行为小节,也可能被孩子模仿而形成他的不良习惯。5-6岁孩子的心理特征5-6岁孩子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他们能从更广阔的视角中去观察事物和探究事物之间的联系,总想把事物了解透彻,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