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芦花荡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八年级语文上册--芦花荡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doc

八年级语文上册--芦花荡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芦花荡》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识记字词,感知人物形象。能力目标:展开想象,体会人物心理;体味景物描写的作用,提高运用描写方法的能力。二、重点、难点:1.学习通过人物语言和动作描写等细节分析人物形象;2.体会景物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三、考情分析:1.通过分析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品味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2.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在考试中常被考到。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电视剧《小兵张嘎》的故事所发生的地点就是有着一片片芦苇地的白洋淀。花开时节的芦苇荡,鹅绒绒的芦花,搔首弄姿,扭捏作态,掀起层层絮潮,引来对对鹭鸶,双双野鸭。于是整个芦苇荡中,充满了生气,撞击出诗的韵律,叩击着人们的心扉。就在这样一片芦苇丛中,上演着一幕幕英雄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孙犁的《芦花荡》(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作者:孙犁“荷花淀”派代表作家,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代表作《白洋淀纪事》。《芦花荡》与《荷花淀》为“姊妹篇”。作品语言风格细腻优美,富有浓郁的诗情画意,有“小说的诗”,“诗的小说”之美称。2.背景介绍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河北宛平(今并入北京)卢沟桥制造事端,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一历史事件亦称“七七”抗战、“七七”事变。“七七”事变发生后,全国人民群情激愤,声讨日本侵略军。“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揭开了中国人民伟大的全面抗日的民族战争……本文写于抗日战争的最后阶段(1945年8月)。(三)分析点拨1.课前热身(1)生字、词语寒噤仄歪提防穿梭张皇失措疟子吆喝竹篙转弯抹角苇塘蹿飒飒寒噤:因寒冷而哆嗦。仄歪:倾斜,歪斜。提防:小心防备。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打牙跌嘴:方言,才夸口就出丑丢脸的意思。转弯抹角: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2)小说的三要素:人物:虚构典型小说的人物是虚构的,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人物的某些特征加以综合熔铸而成的,因此比现实中的原型人物更为典型。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也可以通过其他人物的反应和态度进行侧面描写。小说不仅勾勒人物的轮廓,刻画其性格的一个或几个侧面,还在情节的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变化。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小说的情节一般比较完整,往往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时开端前面有序幕,结局后面还有尾声,小说的情节能显示生活中矛盾的发展过程。情节的巧妙安排对于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有着重要意义。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小说中需要有环境的描写。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类。环境描写是为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服务的。自然环境描写在小说中表现较多,主要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当时的气氛。2.课文梳理(1)整体感知:人物:老头子大菱、二菱。环境:抗日战争中我军抗日根据地——芦花荡。情节:主人公夜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和第二天狠狠惩罚敌人、报仇雪恨的故事。主旨:赞美了老艄公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英勇机智的革命精神。表现了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2)文章结构:根据文章内容安排,可以把文章分为两部分:开头:环境及人物介绍故事经过:护送→受伤→复仇第一部分从开头至“敌人发了愁”(1~8段)首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及人物介绍。这是在敌人炮楼监视下的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只有到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而白天它们都躲避炮火去了。由自然环境写到社会背景。敌人严密地监视着苇塘,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抗日队伍送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出来。然后介绍了主人公——负责“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的年近六十岁的老艄公。在简洁地描写他的衣着、外貌时,着重点出了他那“尖利明亮”的眼睛——这是他完成任务特别重要的条件之一;在介绍他的任务和工作范围时,特别强调他“不带一支枪”就能“一切保险”地完成任务。这给故事的曲折发展和主人公性格的刻画埋下了伏笔。第二部分从“一天夜里”至结尾,具体讲述故事发生的过程。第一层是从“一天夜里”至“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故事的开端——护送。这一层讲述老艄公护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老艄公说:“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两个孩子睡不着,小女孩趴在船边淘水玩,洗脸、洗头。这里埋下伏笔,舀动水的声音会不会引起敌人的注意呢?第二层是从“远远有一片阴惨的黄色的光”到“有热闹哩”:这是故事的发展——受伤。果然,敌人的探照灯照到了两个女孩子的脸上,紧接着就是一阵扫射,大女孩子负了伤。老艄公知道后“顿时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