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设备设施管理制度设备设施管理制度(15篇)现如今,制度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制度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制定制度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设备设施管理制度,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设备设施管理制度11.目的为保证生产设备的正常使用,及时消除设备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相关安全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3.管理职责3.1维修技术人员要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3.2安全主任负责监督检查设备/设施维修保养的落实情况。3.3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本制度的执行。4.工作内容4.1设备的采购4.1.1设备应到具有相应资质的生产单位进行采购,并要求其提供该单位的资质证明复印件。4.1.2安全主任和申购部门负责所购设备的验收工作,除检查供应商的相应资质处,还必须检查所购设备的“三证一书”,即质量合格证,安全鉴定证,生产许可证和使用说明书。4.2设备的使用管理4.2.1各部门需增置的设备经批准购买后,须报管理部设备科备案。4.2.2各部门负责人应按设备的类型建立台帐,做好公司生产设备编号。4.2.3所有设备的相关资料统一由设备管理部保管(使用说明书,设备图纸及技术文件等)。4.2.4新设备投产使用前,必须经过安全专业人员的风险评估,否则不得投入使用。4.2.5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所有新购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的编制,并张贴于设备的醒目位置。4.2.6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岗前培训与实际操作,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4.2.7各部门应全力协助管理部设备科对设备进行管理,监督、指导本部门设备操作人员的.正确使用与维护。4.2.8操作人员每天上岗作业前必须认真检查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启动和紧急停止开关的有效情况。4.3设备的维修4.3.1维修人员必须具备从事本工作的专业技能,在维修作业前应首先应切断电源、电源开关上锁、挂上“停机检修牌”等,在确定安全后方可进行检修作业。4.3.2如生产过程中设备出现故障,必须遵从“先维修、后使用”的原则,应立即停机并上报班组长,严禁私自维修或设备带病运行。4.3.3设备发生故障后,使用部门应填写《设备维修申请单》交维修负责人,由维修负责人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及时维修或聘请外修(公司无力维修的情况下)。4.3.4接到《设备维修申请单》后,维修人员应当及时赶往故障设备现场,核实故障后悬挂故障维修标志。4.3.5维修设备时必须先关闭电源后上锁,并挂上“有人维修,请勿合闸”安全警示标志,钥匙只能有一把,由维修人员本人保管,防止他人误动电源开关,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4.3.6如设备故障比较复杂,管理部设备科无力维修,需通知设备代理商送厂外维修时,填写《设备外修申请表》,并负责跟踪维修情况。4.3.7如当天不能维修完毕的机器,应做好相应的现场保护措施,并做好交接手续。4.3.8设备维修如需进行电焊或其它明火工序,维修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动火作业管理规定》的内容与要求来执行。设备设施管理制度2为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各车间必须合理使用、安全操作、维护保养、正确维修。一、使用设备的操作人员要了解设备的性能、原理、结构、生产能力和最高允许使用负荷。二、操作工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掌握操作技术,并能处理紧急停机故障,会排除一般性机械故障,严禁违章操作。三、每台设备都要指定专人负责操作和日常的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状态。四、当班的'机修工、电工要巡回检查所负责的电器,设备的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相应的维修记录。五、对设备发生的临时故障,操作工要配合维修工进行抢修,尽力减少停机时间,尽快恢复生产。六、设备发生重大事故时要及时上报,由主管经理写出报告,落实责任,采取措施,总结经验教训。七、设备维修计划由设备负责人编制,正确制定维修计划,保证设备按计划,有步骤的检修。八、确定各项修理项目,工作时间,材料消耗的费用及其它预算,报请批准后实施。九、设备修理后,需经有关人员验收,验收不合格的设备不得使用。十、设备的保养维修应尽量避开正常操作时间,设备上及周围不得有食品原辅料、半成品或成品;维修完毕后应彻底清洁消毒。设备设施管理制度3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是保证设备安全运行、降低能源消耗、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有效手段,各设备使用部门应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本制度。(一)根据设备使用的规范要求、使用年限、磨损程度以及故障情况,编制设备的年度、月、周、日维护保养计划,明确维护保养工作的开始时间及完成日期,按期完成计划项目。(二)根据设备运行周期,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按设备使用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维修和保养。维护保养工作应根据设备的不同部位,编制维护保养项目明细,对易磨损、老化部位实施重点维护保养,及时更换破损、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