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学习日记关于学习日记3篇时间如快马般匆匆,一天又过去了,想必有很多难忘的瞬间吧,立即行动起来写一篇日记吧。那么日记有什么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习日记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学习日记篇1去花木市场选购花草,朋友小扬向我推荐了文竹。看着文竹纤细的身骨,我有些犹豫,这么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不会有太强的生命力吧?小扬说:“人不可貌相,花草也是,文竹看着细弱实则很顽强的。”说实话,我不是一个细心和有耐心的人,也不太懂花草,那些花草们来家后,确实给我空寂的居室带来了盎然的生机。但是这一段时日,因为母亲突然因病去世,我自己又动了一次大手术,所以心情一直陷于悲伤痛苦中不能自拔,甚至觉得人生如梦,生命脆弱,一切的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虽然亲朋好友的关爱给了我许多温暖,但终究是无法振奋精神去做任何事情,整日里神情恍惚、没精打采的,也无心去照看那些花草。小扬说:“再这样下去,你和花草都得完蛋。花草靠人去养护,而人得靠自己才不会倒下去。”我苦笑:道理我懂的。看到一篇文章里说,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有灵魂的。比如水,一个日本男人从海里舀起一瓶水,放到显微镜下解剖、拍摄水分子,他要洞透水的灵魂。他在瓶子上写“快乐”,片刻后,显微镜下的水结晶居然呈现无比美丽的图案;他在瓶子上写“痛苦”,水结晶分崩离析、丑陋不堪……如果这是真的,也许我的那些花草们成天被我的悲伤消沉所感染,所以一天一天的枯萎下去,绿萝、富贵竹都死了。那盆文竹也衰弱得不成样子,叶子枯黄,没有了生气,我以为它也已经死了,就连盆一起把它丢到阳台上,不再管它。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依旧是一想起母亲就会泪流满面;依旧是对任何事物都失去兴趣;依旧是一副吃饭不香、害病不倒的.样子。朋友们想方设法逗我开心,同事小许送我一株“玻璃脆”,想起来那枯死的文竹的盆可以用来栽“玻璃脆”,就到阳台上去取。然而,让我吃惊的是那盆枯死的文竹居然又复活了,一丛翠绿,亭亭玉立。我呆住了,原来,看上去纤弱的生命却是出人意料的顽强,被丢弃在阳台的角落里,没有充足的水分,没有丰富的养料,没有关注的目光,几乎是面临绝境,却秉承着生命不息的信仰,不抛弃、不放弃,坚强地活着。那一刻,我相信,文竹是有灵魂的,我们彼此凝视着,我读懂了它无声的语言。一株植物在一瞬间成为我的老师,生命是一段艰辛的旅程,各种苦痛如影随形,但是无论遭遇何种境况,都不应该放弃希望,战胜苦难走过去前面是个天。从明天起,我要勇敢面对所有的伤痛,做一个积极乐观的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学习日记篇2在课改活动中,再度执教综合实践课,不是我所期望的事,这门课程的确太崭新了,尽管平日里,我也充当综合实践课的教师,实在是汗颜,只能算是语文化了的综合实践,并无多少综合型和实践性可言,这完全是与课标理念是背道而驰的。今年所教年级属低阶段,和学生之间尚处磨合期。但还是执意铤而走险,用本班学生上。继而便是对教材的确定,曾考虑以“神奇的电话”作为研究主题,但似乎觉得可操作性不强,几个同事也有同感。选择以“秋叶”作为活动主题可以说是有些戏剧性的,入秋后,学生在草坪上打扫时,树上落下了几片红叶,孩子们如获至宝,小心翼翼地珍藏起来,操场四周的银杏树更是更是让他们着迷,课间,常有在树下寻宝的身影,经常,高举一枚黄叶,乐不可支地向我炫耀:“看,我得到了铁扇公主的宝扇!”这场“秋叶热’仍有升温之势,随着叶子品种的丰富,问题也多了起来,这个叶子叫什么名?为什么会变黄了……我理所当然地承担着解惑的重任。自愧无法充当“百科全书”,有时,不免也得向同事作番讨教,“怎么,打算研究叶子?”一语惊醒梦中人,同事的一句话让我茅塞顿开,的确,孩子们的研究的热情早已激燃,我何不来个顺水推舟!乐不可支的是我,一切似乎就在顷刻间生成了!我又一次迫不及待扑倒了网上,逐字逐句地将课标再度学习,酝酿出活动方案!这样提议,自然是让孩子们以欢呼声通过。准备活动如火如荼,孩子们采集着,收获着,用秋叶装扮着自己的世界,教室里天花板上,吊着一串串色彩缤纷、形状各异的树叶,;墙壁上贴着树叶标本,从网上找的资料;这节课就这样产生了,作为《秋叶飘飘》这个综合实践系列活动的起始课,我深感激发和推动学生的研究兴趣仍是最重要的。因而,所设计的几个环节::如介绍熟悉的叶子巧变秋叶等都是学生所感兴趣的。在活动中,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的兴趣的同时,提高思维、想象、操作等能力。与同伴的合作中,学生能大胆表现,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分享到活动的乐趣。活动没有随着课改活动的告终而终结,后面的两周里,仍是异彩纷呈的,一份份稚嫩的研究报告,观察日记,实验展示,作品制作,让我真切地分享了他们研究的快乐,成长的喜悦。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它究竟落实了几分的““综合性”与“实践性”,这是在评课时,大家最关注的,也作不少的探讨,这也是我这在课后,一直在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