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幼儿音乐教育随笔幼儿音乐教育随笔1在新西兰,幼儿音乐教育的模式和我国有很大不同。幼儿园老师和家长都很重视对孩子在音乐活动过程中探索精神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本文就针对这两方面提出一些看法,供爸爸妈妈们参考。一、音乐与孩子的探索精神它们会发声吗家长经常鼓励孩子探索身边的物品,看它们能不能发出美妙的声音。任何物品在孩子眼里,在孩子手中,都会成为神奇的“乐器”。如手拍桌椅的闷闷声,小棒敲打玻璃的清脆声,敲打铁器的悠扬余音等。通过对各种物品的摆弄敲打,孩子便会对不同音质的强弱、高低、长短有了切身的体验。这个过程也正是孩子对周围世界的探索过程。自己做“乐器”鼓励孩子亲手制作“乐器”。如将橡皮筋套在小碗上、杯子上,轻轻拨弄便会发出动听的声音。并且,孩子还可由此探索奇妙的振动现象。通过自制“乐器”,孩子肯定会更加积极地走进音乐,去探索这个神奇的未知世界。听听大自然的歌带孩子走进大自然,让他们在更广阔的世界中探索音乐。带他们感受树叶“沙沙”的轻巧,小鸟“瞅瞅”的婉转;带他们到小河边,让他们感受溪流“哗哗”的欢快,青蛙“呱呱”的嘹亮;海浪“唰唰”的激越……这些都是极其生动的音乐教育素材,孩子既乐在其中,又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美的陶冶。二、音乐与孩子的表达能力用语言来表达在孩子探索各种声音的过程中,引导他们把自己听到的声音和对音乐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如孩子在玻璃杯上敲出了清脆悦耳的音乐,开心地笑了,可他不知道,或者不习惯于把自己的体验表达出来。家长就要通过提问的方式──“你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它使你高兴吗?”或者直接告诉孩子:“你刚才敲出了清脆的音乐,你真开心!”从而使孩子逐渐养成用语言表达自己内心体验的好习惯。用身体来交流家长要经常用非语言的方式和孩子进行交流,培养孩子的非语言交流能力。在教孩子儿歌时,家长不要仅满足于孩子记住歌词,学会旋律,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有感染力的形体语言,如眼神、口型、表情、手势、体态等,让孩子体验到歌曲的美妙和可爱,从而愿意学,更愿意用他们喜欢的表情、动作,把自己对歌曲的体验表达出来,和家长进行非语言的交流。当然,在音乐活动中,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能力远不只探索和表达两种;这些能力的培养也不仅在音乐活动中。只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引导,时时、处处、事事都是教育的好时机。幼儿音乐教育随笔2如何正确评价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得与失,胜利与缺乏;如何认定那些是本,那些是末,那些该坚持,那些该修正,那些该“重唱”,那些该“清吟”,这不只是我们幼儿工作者对幼儿音乐教育的共识问题,而且是关系到幼儿的素质能否健康、全面发展的大问题。因此,本文就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得与失从大处作些初浅的检讨。要评价幼儿音乐教育的得与失,我们首先要明确评价的依据是什么。依据是什么?概括地说,是素质教育;具体地说,是挖掘、发现、发展幼儿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能力,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喜好,萌发幼儿初步地感受美、表示美,同时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和各种能力的培养。我们这里讲的素质不只是单纯的音乐素质,而且是作为社会人应具备的各种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就幼儿音乐教育而言,前者是动身点,后者才是真正的归宿。据此,目前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得失大体可归结为以下几点。一、划一有余,宽松缺乏自由宽松的环境对幼儿的健康生长极为有利,而音乐教育正是发明自由宽松气氛最具优势的途径。这已经越来越被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所重视。例如,音乐教育时间的增加,活动内容的丰富,器具设施的`完善,等等,对发明自由宽松的育人环境无疑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在音乐教育过程中,我们往往管得多统得死。比如,活动室里设有“音乐角”、“娃娃电台”、头饰、彩带、节奏乐器等。设置这些音乐器具的初衷本是供小朋友各取所需,自由发挥用的,但当他们果真依凭各自的兴趣和喜好,展开自由的翅膀敲敲打打,又跳又唱时,我们教师又觉得他们的杂乱无章应加于干预。教师或者说:“来,跟着老师打三拍子。”或者说:“大家一起奏《娃哈哈》好不好?”。对幼儿实施规范教育无可厚非,但是在幼儿自我表示发明欲望正浓的时候,教师加以“划一”与“规范”,这很难说不是对幼儿发明力的抑制,也很难说不是对自由宽松的气氛的悖逆。其结果是,这种过于“正规化”的环境给幼儿带来的不是自由宽松的情绪,而是紧张和压力,最终导致幼儿对美的体验与他们的活动相分离。二、求同思维多,求异思维少幼儿是最具发明力的。他们心灵美好,想象丰富,思维活跃,这是先天富予他们的精神财富。我们幼儿工作者就是要善于发展他们这些良好的素质,而不是加以限制,更不应以成人的社会俗见去求同。有关研究标明,幼儿虽喜欢模仿,但就思维方式而言,他们更擅善于求异思维,因为他们的思维很少受到成人和世俗的影响。擅长求异思维,这是一种很好的品质。可以这样说,没有求异思维就不可能有发明发明。在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我们已自觉不自觉地把培养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