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地球一小时环保倡议书地球一小时环保倡议书【1】亲爱的民市们: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生态环境是人类发展的基础。随着全球经济现代化程度的加深和工业文明的不断推进,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各种能耗和污染排放日益危及到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的根基。常德这座魅力城市也有被雾霾包围,难见阳光的日子,也有PM2.5超标的时候,珍爱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成为了我们每一位地球村成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年的主题是“蓝天自造”。“地球一小时”作为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于2007年发起的一项全球活动,七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013年,全球已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7000多个城市通过实际行动参与到这一活动当中。而中国已有40多个城市的上千万民众参与到“地球一小时”活动中。为展现常德市与世界一道携手保护生态环境的信心和决心,今天我们向全社会倡议:第一,积极参与“地球一小时”行动。在3月**日20:30-21:30期间,熄灭景观、办公、家庭照明灯光,关闭电脑、手机充电器等一切不必要的电源。第二,开展环保实践活动。与家人、朋友或同事一起,讨论并承诺未来一年内在环保和节能方面的行动。第三,将本次“地球一小时”活动信息传达给家人、同学、朋友等身边的所有人,鼓励邀请更多的人共同参与到“地球一小时”活动中来。第四,以此活动为契机,将节能减排理念贯穿到每个人的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尽可能地带动身边人实践环保。关灯只是一个象征,我们更期待大家能在日常生活中坚持绿色的生活方式,用行动超越一小时。每个人的改变和坚持,都会对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一个人熄灯一小时,或许微不足道;我们每个人熄灯一小时,则积溪成流。我们更希望“地球一小时”活动能够唤起每个人的环保意识,每一天、每一刻,从身边的小事一点一滴做起,为节能环保发挥自己的作用,让我们生存的环境更加美好!最后,向所有关注和期待加入活动的朋友们,向热爱地球,并积极主动保护地球环境的朋友们,致敬!地球一小时环保倡议书【2】为纪念3月**日第*个“地球一小时”活动日,提高公众节能减排意识,增强大家保护环境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推动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漯河市环保局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环保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在《漯河日报》、《漯河手机报》、《漯河市环保局网站》、“环保漯河”政务微博、“漯河环保”微信上刊发“地球一小时”活动倡议书,在漯河电视台、漯河有线电视台及街头大屏幕播放滚动字幕,让更多的人了解“地球一小时活动”并踊跃参与。二是走上上街宣传。3月**日上午,漯河市环保局、漯河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阳关社团在漯河沙澧景区红枫广场联合举行“能见蔚蓝”地球一小时环保公益宣传活动,摆放宣传展板、悬挂宣传标语,组织20余名环保志愿者进商场、菜场、广场以发放“地球一小时”倡议书、环保宣传资料和环保购物袋,向广大市民宣传节能减排知识,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增强了市民的环保意识。三是组织全局干部职工率先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从自身做起,倡议环保局全体干部职工在3月**日20:30至21:30,自觉熄灭办公、家庭照明灯光,关闭电脑、手机充电器电源及一切非必需电源,并将“地球一小时”活动信息及时传达给家人、同学、朋友等身边的所有人,邀请更多的人共同参与到活动中来。四是联系市建委、沙澧河建管委于3月**日晚20:30至21:30,关闭景观灯和部分路灯设施一小时,让“地球一小时”活动深入人心,带动更多的人把节能减排转化成一种生活习惯。地球一小时环保倡议书【3】广大市民朋友们: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在全球开展的“地球一小时”活动,是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起的一项公众环保大行动。今年以“熄灯一小时+你的环保改变”为主题的活动,号召全球参与者除了在3月**日当天20:30-21:30熄灯一小时之外,并为环保做出一个力所能及的行动改变。为此,珠海市文明委号召全市各单位、各社区和广大市民朋友,积极投身“地球一小时”活动,共襄全球环保盛举,支持生态公益事业,提升文明素质,共创文明城市、幸福珠海。珠海是一座以生态文明闻名的城市,三十年的特区建设,始终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经过全市各界和广大市民的不懈努力,营造了我们共同的美好家园。“地球一小时”活动倡导的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是建设文明城市、幸福珠海的重要内涵,珠海人理应成为积极的推动者、热情的参与者。绿水幸自绕青山,碧海悠然映蓝天。亲爱的市民朋友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在这明媚的阳春三月,以一个环保主义者的姿态亲密拥抱地球母亲!让我们相约“地球一小时”活动,为环保而行动,体会熄灯一小时的静谧,以及生活在生态浪漫之城的幸福!地球一小时环保倡议书【4】市民朋友们: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生态环境是人类发展的基础。当极端天气逐渐增多的时候,当云南近年大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