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精品课程实施方案——感恩伴我成长.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德育精品课程实施方案——感恩伴我成长.docx

德育精品课程实施方案——感恩伴我成长.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德育精品课程实施方案——感恩伴我成长德育精品课程实施方案——感恩伴我成长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办发〔2017〕46号),教育部颁布《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教基〔2017〕8号)和《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市教委《关于实施义务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渝教基发〔2017〕28号),区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结合我校办学理念,特制订“感恩伴我成长”德育精品课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社会的发展,孝道正在我们的生活中慢慢淡去,“不孝”正在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腐蚀着孩子们的心灵。为了重拾孝道,让孩子们懂得感恩父母,感恩家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育学生“学会感恩”,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将感恩教育融入到学校德育教育之中,让感恩教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二、课程目标“感恩伴我成长”德育课程在学校各个年级中实施,分为小学低段、小学高段,遵循学生身心和德育发展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适度发展。学校通过感恩德育课程的发展目标的设定,让学生感恩,孝敬父母,主动分担家务,树立为父母分忧的人生态度;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从而全面而又创新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设定我校学生感恩教育分段教育发展目标:(一)小学低段:了解父母的辛苦,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表达自己的问候。具体要求:1.对父母长辈会使用尊称。2.回家主动向父母长辈问好;分别时主动与父母长辈说再见!3.按时起床,并学会自己起床穿衣、洗漱等。4.就餐时,懂得礼让(懂得就餐礼仪),如:先让父母长辈就座,能够主动摆碗筷。5.学习自己整理书包与学习用具,不让家长送学习用品到学校。6.记住父母的生日,在父母生日、“三八妇女节”“中秋节”和“九九重阳节”等节日时给父母长辈送上祝福。(二)小学高段:不给父母添麻烦,能为父母做一些简单的事,善于表达自己的祝福。具体要求:1.知道父母每天工作很辛苦。珍惜父母家人的劳动成果。2.学习自己检查作业,自己洗红领巾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3.能向父母、家人长辈表达自己的关心。4.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洗碗、洗衣服、打扫房间,整理房间等。5.记住父母的生日,在父母生日、“三八妇女节”“中秋节”和“九九重阳节”等节日时给父母长辈送上祝福。三、课程实施我校感恩教育课程化的主要围绕几方面:自编的校本教材《文明礼仪风》,各学科渗透感恩教育、基于感恩的重大节庆活动、学生感恩主题教育、社会感恩实践活动等。(一)感恩教育实施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原则。“感恩教育”是一种道德教育,是一种人性教育。要让学生明白,一个人的成长,在家里离不开父母的养育之恩,使学生学会感恩,正确处理好自己与家人的关系。2.知行统一原则。“感恩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情感,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行动、实践使学生养成相应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丰富其体验,做到表里一致、言行一致,达到知、情、行的统一。让学生从活动中体验感恩、实践感恩,发展和形成感恩品质、感恩行为。3.情感教育原则。在感恩教育过程中必须注重以激发情感为重点,营造和谐温馨的人文教育氛围,引发学生心灵、情感上的共鸣。4.注重实效原则。从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发展需求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和道德认知规律,重视感恩课程目标的落实,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经历、体验和感受,注重道德教育的实效。在感恩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中,必须根除“说教””的做法,把学生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体验学习,让每一个学生在体验感恩时心理和行为都有所成长。学生在感恩教育中学习主要方式有:1.自主学习。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状态、学习行为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审视、自我调节,并且在课后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自我补救等。而教师则是感恩教育的引导者、指导者、组织者等。2.体验学习。感恩教育过程更偏重于情感的体验的,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创设有关感恩教育的情境,这个情境可以是模拟的,也可以是真实的。然后围绕这个情境进行教学。整个过程都要求学生亲验、亲历、亲为,注重情感的升华。(二)组织形式1.专题教育:班会课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将双周的班队课作为感恩教育时间,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老师执教,运用校本教材,特殊的一些节日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中秋节、九九重阳节等节日,进行感恩专题教育,把握分年级教育重点,对学生进行感恩父母,感恩家庭的教育。2.学科渗透: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挖掘各学科中所蕴含的感恩教育结合点,做到教学目标中渗透、教学过程中融入。3.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