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童年乐趣教学设计(14篇)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童年乐趣教学设计篇一1.表演摇船调,感悟谜语的乐趣,课后收集更多的谜语进行民间文化交流。2.猜谜活动交流。3.单元小结。1.感悟谜语的乐趣。教具准备教学过程1.由猜调导入:一问一答的歌曲上节课我们学了猜调,今天我们再唱一首这样的一问一答歌曲。2.聆听(录音)范唱。要求:能听出问什么?怎样回答?3.再听范唱。要求:能感悟到“摇船”的感觉吗?如当你有感觉时,请用摇船的动作为歌曲伴随律动。4.用投影或幻灯打出歌谱(也可抄成歌片),让学生边听录音边做摇船动作边看歌谱,反应快的学生可以随录音轻声哼。5.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分男女声(或小组)试唱歌曲。教师从中获取反馈,纠正个别乐句的错误,如第3、4小节的一字多音,附点节奏等。6.各人自学歌曲并设计表演。7.各组排列成船形(四组4条船)教师手执口风琴到各组轮流伴奏(不带旋律,曲谱见课本),全班学生随教师的口风琴伴奏边唱边观察各组的表演(即兴)。教师到哪一组中间,该组就边唱边表演,各组唱一段歌词即间→答→问答。师生评价。8.学生学习口风琴伴奏:(1)找到g音及g=1,并顺次找到“1235”四个音。(2)学奏伴奏谱8小节。(3)在教师弹奏钢琴的旋律下,学生吹伴奏。(4)学习最后4小节口风琴伴奏。9.两组为一歌队,一问一答(表演、伴奏,均由队员自己承担)。10.评价小结。11.猜谜语活动⑴各人把上节课后收集到的'谜语进行交流。⑵修改收集到的谜语。⑶为摇船调编创新的歌词。⑷演唱创作新的歌词的摇船调,并进行表演。⑸单元小结:音乐与人的关系给我们带来童趣、乐趣。12.教学小结。童年乐趣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的:1、熟练朗读文言文,把握正确的语气、语调,并进而读通文句;2、感受物外之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重点:准确朗读,读通文句,感受物外之趣。难点:背诵课文,读懂文句。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沈复:字三白,清代文学家,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工诗画、散文。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与妻陈芸感情甚笃,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多年,历尽坎坷。妻死后,他去四川充任幕僚。此后情况不明。2、浮生六记: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zhìmiǎonǐjiānglìyílìhèpáng童稚藐小拟强唳怡砾壑庞1、请简要描述这张插图的内容。2、画中的少年是谁?画中的白鹤是真的`吗?这些白鹤实际上是什么?3、蚊子为什么会变成白鹤?4、“飞蚊成鹤”,表现了少年时期的“我”的什么特点?5、用文中的语言概括“我”这样做的好处?6、“我”为什么能获得“物外之趣”(自身具备什么条件)?7、文中除了“飞蚊成鹤”之处,还写到了什么“物外之趣”(即把什么看作什么)?8、为什么“我”“呀然一惊”?文中的庞然大物指什么?9、“我”为什么要打癞蛤蟆并“驱之别院”?1、在自己的本子上翻译全文;2、熟读全文,背诵全文。童年乐趣教学设计篇三1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学习方法。2背诵、理解全文。跟读,朗读,讨论,背诵,体会。1理解2领悟预习课文,了解大意。介绍文言文的特点和学习方法:文言文:古代的书面语体特点:简明,典雅学习方法:熟读成诵,组词换字,领悟文意。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读,分组读。用组词换字的方法解决一些字词,注意成语要整体解释。做练习二。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教师和同学共同解答。讨论:1、请概括地说出2、你认为这种“物外之趣”是怎样产生的?[提示]是借助于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创造出来的。3、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试展示一下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体验与反思)4、这篇课文对你有怎样的启发?[提示]联想和想像是创新的基础。我们要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自己的联想和想像的`能力。我们要保持青少年特有的好奇心和富于幻想的特点,勇于实践,做一个敢想敢做、勇于开拓的人。多角度思考:“我”为小虫打抱不平,为什么只是“驱之别院”,而不是将癞蛤蟆处死?[提示]珍惜生命,处置有度,本性善良。学生自由背诵,可以选择背自己最拿手的一段,没有自觉主动背诵的要背抽签强制背诵,并且不能选择段落。课程探究夏蚊成雷群鹤舞空怡然称快物外之趣丛草森林虫蚁野兽土砾丘壑怡然自得二虫斗草间庞然大物驱之别院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课文内容充满趣味,理解文意不难。新课标要求尽量避免讲到用法,着重放在积累词语,人文体验上,所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