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育人之道以德为本(五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育人之道以德为本篇一立德:树立圣人之德。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疏:“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圣德立于上代,惠泽被于无穷。”(辞源·合订本)可见,古人早已认识到树立高尚的道德是非常重要的,广而施之,可以惠及社会,可以泽及未来我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就有重立德的传统。大学第一章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谓“明明德”,就是修明最高最大的德行,“止于至善”是要把这种高尚的道德修明到最完美的境界。孔子也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这些都是把道德放在首位,把立德作为教育的首要目的。当今的中国,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期,外来思想与传统文化发生激烈碰撞,有些人盲目崇洋,有些人无所适从,有些人迷失了自我。再者,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社会上滋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急功近利等思想。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已不再是一方净土,教师队伍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的现象。因此,重视师德,加强德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一.立师德以为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立师德,就是树立教师良好的德行,为人师表,做人楷模。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师具备怎样的道德品质,不仅仅是教师个人修养的问题,而且关系到熏陶和培育出怎样的人的问题。青少年学生在生理、心理和思想等方面还不够成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有较强的模仿性和很大的可塑性。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身教比言教更重要,其自身的一言一行、品行修养必然会对学生良好道德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它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爆发的内驱力不可估量。教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率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教师的修养、人格,不仅会直接影响学生在校的成长,而且很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未来乃至终生。因此,教育工教育是一项培养人才造就人才的事业。那么,人才的衡量标准是什么?我国古代讲“德才兼备”,现代提“四有”新人。可见“德”乃人才的首要条件。教育也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育人才是长久之计,不可能一蹴而就。人才的培养,有它自身的规律可循,“欲速则不达”,不能急于求成。但是,在现实的教育中,急功近利的现象仍较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被忽视,学生道德等素质的发展被削弱。据调查,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厌学现象十分普遍,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持刀抢劫、结伙斗殴等已成为社会上令老师和家长头痛之事。从人才成长的规律看,德和智是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德行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因此,学校德育可以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品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胡锦涛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学校教育要重视并加强德育工作,注重培养学生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结语:“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教育之道,以立德树人为本。立师德,抓德育,树新人,小而言之,可以促进学生成人成才,建功立业;大而言之,可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孝南区毛陈中学黄志华2010年8月师德演讲比赛演讲稿立德树人,做德艺双馨的人民教师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能够参加今天的演讲比赛,我演讲的题目是立德树人,做德艺双馨的人民教师。从教一年多的时间,使我成长了很多,也使我深刻的体会到当一名人民教师使命之光荣,责任之重大!我一直清晰地记得母校教学楼上那8个金色的大字: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特别是从一名普通的大学毕业生到人民教师的角色转变后,我已无数次在心里重温了这8个金字的深刻内涵。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让我感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并且把“立德树人”放在了举足轻重的位置。所以我们人民教师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这更坚定了我当好一名人民教师的信心。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应做到德才兼备,并且要坚持努力向德艺双馨的方向发展。首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先做到。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教师不但要注重言教,更要注重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被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