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计划_1311.docx
上传人:俊凤****bb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复习计划_1311.docx

复习计划_1311.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复习计划复习计划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相信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生活满心期待吧!此时此刻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了。想学习拟定计划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复习计划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复习计划篇1一、复习内容七个单元24篇必学课文、听说训练、习作训练及练习。二、复习要求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掌握本册中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并能根据拼音写出已学的汉字。2.复习掌握本册所学的生字201个,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复习辨析同音字和形近字,进一步培养正确使用汉字的能力。3.复习掌握部首的几种特殊情况,能在字典中选择恰当的意思。4.复习掌握本册《词语表》中的词语,懂得意思,能口头或书面运用。5、复习正确转述别人的话,复习讲述一件完整的事,复习听写一段话的能力。6、复习钢笔字的写法,复习毛笔字临帖的方法。7.、复习能借助重点词句,背诵指定的课文。复习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方法。复习课文与课题之间的联系。复习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和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的方法。8.熟读24篇课文,理解内容,并能按要求朗读课文或背诵、默写课文。9、复习有顺序地有重点地观察图画和周围事物的方法,能有条理地记述一件事;复习留言条、信件的书写格式。10、结合本册课文,复习文章所包含的思想内容。三、具体安排第一部分:汉语拼音掌握《字母表》分清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看拼音写词句;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回答问题及对话。第二部分:字词的复习巩固前六册学的汉字,掌握本册生字260个。继续练习部首两种查字法查字典掌握部首的'几种特殊情况,能在字典中选择恰当的意思。学会独立识字。能辨别常见的同音字和形近字,能认读学过的多音字。掌握本册《词语表》中的词语,懂得意思,能口头或书面运用。继续练习用钢笔、毛笔写字。第三部分:阅读的复习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借助重点词句,背诵指定的课文。练习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内容;能注意到文章题目与课文的联系;继续练习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和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练习读懂程度适宜的儿童文学作品和儿童科普文章,了解主要内容。第四部分:听说训练集中注意力听别人说话,能听懂别人讲话的主要意思。能转述别人的话,并完整地讲述一件事,条理比较清楚,语句比较连贯;能听写一段话。第五部分:习作的复习练习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图画和周围的事物,条理比较清楚地记叙一件事,语句通顺连贯;练习写留言条,给同辈写信,掌握一般的信和信封的写法。四、时间安排:18周复习字词句子,1——4单元19—20周复习篇段及习作,5——8单元.复习计划篇2中考作为初中阶段最重要的一项考试,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和家长们关注的焦点,进入三月后,各大中学的复习备战状态也愈加显现:第一轮总复习即将陆续展开、一模考试紧随其后“虎视眈眈”。当中考的硝烟日益弥漫,学生们对于最后100多天的复习冲刺也倍感紧张。为了帮助初三生正确梳理复习脉络,我们采访了拥有多年一线教学经验的南京市中学高级教师李西宁。一百天,跟着复习计划走一般来说,各校中考总复习大致分为三轮,第一轮复习根据课本来梳理基本知识,从3月11日左右开始到4月下旬一模考前结束;第二轮复习为专题专项复习,重在训练学生的能力,将散乱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形成知识体系,约在5月下旬结束;第三轮复习为综合强化训练,通过实战操练来查缺补漏,一般从5月底持续到中考前。李西宁老师表示,中考试题无论从考试范围还是考试知识点来说,都相对较少,因此只要在最后这100多天里,紧跟老师的复习计划,做到每个知识点的熟练运用,那么即便是平时基础不太扎实的同学,也可以在中考中取得突破性进展。而对于一些“吃不饱”的.同学,李老师建议,在课下与老师进行个别交流,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建立一张个人的复习计划表。“在复习中突出自己的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解决,这样也可以让复习效率提升。需要指出的是,很多同学常以为一个知识点听懂了即是掌握了,殊不知在实际运用中,每个知识点都会衍生出各种不同的问题,因此大家在课后还需不断回顾,并且多加练习,这样在考试中才能保证不管遇到什么题目,都能找到与之相对应的知识点来解答。”多做题,但别一味冲刺难题做题是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巩固与实检,因此每一位老师在复习中都会强调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要加强练习,以保证知识点的熟练掌握和运用。在做题的过程中,很多同学也存在着一个通病,那就是一味追求难题偏题。为了能够与其他同学拉开差距,不少成绩不错的学生都将许多精力投入在最后一道大题的攻关上,在练习中也非高难度题不做,但是一味求难求险却并不一定能够保证实际考试时的得分,反而还会因为忽视了基础题型的夯实和巩固而在前面的试题中丢掉该得的分。李老师说:“其实中考是重在基础考查,整张试卷中,真正可以称为难题的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