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数学轴对称图形课件数学轴对称图形课件2022-04-1022:00:01小编:admin数学轴对称图形课件11、在观察、操作、交流中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辨认轴对称图形,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2、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充分感受数学中的对称美,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掌握辨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两架飞机模型、卡纸、剪刀教学过程:一、课题游戏,感知对称教师教学生做动作把题目倒过来(手掌横放,向上翻转180度,边说“翻上去”)。教师规范“称”的读音,有三个,这里读chen,领读轴对称、轴对称图形。二、认识轴对称图形(一)初步感知对称图形1.老师在黑板上先画出半个花瓶,说轴对称图形都非常漂亮。师有意画坏另外半个花瓶。学生跺脚,教师追问,为什么你认为不漂亮?学生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要两边一样。这个花瓶是不对称的。2.师提问,引起思考:怎样一次得到一个完整的轴对称图形呢?(1)将纸对折(2)在折纸处画一半花瓶(3)打开教师按上述方法操作,把剪好的花瓶贴在黑板上。3.教师:如果这两个花瓶有一个是轴对称图形,你认为是哪个,为什么?4.小结:像这样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板书:完全重合)5.练习: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小乌龟会做操(二)理解认识对称轴师:每个轴对称图形都有一条对称轴,你认为剪出的这个花瓶的对称轴在哪?师小结:对称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这条折痕,我们就把它叫“对称轴”。这些图形就叫“轴对称图形”.三、趣味练习,强化新知1.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指出对称轴实物图、交通标志(变换方向)教师小结:轴对称图形与方向和位置无关,只与图形有关。2.古文字(通过对比,进一步认识轴对称)3、红点与哪个点对应(渗透高年级轴对称,找对应点)【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强化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全面认识,帮助学生更加准确的判断轴对称图形。】4.拓展延伸:除了轴对称其实还有中心对称,太极阴阳图就是中心对称,围绕中心点通过旋转对称。课件演示:通过旋转,完全重合。5.为什么学轴对称演示飞机利用轴对称设计,利用平衡原理平稳飞行。教师拿模型飞行演示对称和不对称飞行状态四、动手创造布置学生课后动手做轴对称图形,可以利用折纸的方法,也可以用电脑复制翻转功能设计轴对称图形,来创造美。【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制作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中的对称美,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轴对称图形课件2【教材分析】:轴对称图形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的内容,本单元初步教学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图形,人们装饰、布置生活环境时也经常利用这些图形。通过轴对称图形的学习,学生既可以了解轴对称现象的普遍性,又提高数学欣赏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教材的编写意图是要抽象出生活中轴对称现象的共同特征,使学生能从整体上去认识轴对称现象。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选择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材料,以丰富多彩的操作和探究活动让学生感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并提供大量生活中的新鲜素材引导学生感受对称美,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目标预设】: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物,通过观察和思考,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2.根据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的认识,能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3.能用不同的方法做出一些轴对称图形。4.在认识、制作、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难点:掌握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设计理念】: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课堂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地方,更是满足学生情感需求,重建精神生活,让学生享受快乐,享受成功的殿堂。本课的教学设计,紧密结合生活实际,以学生的参与活动和自主探究学习为主,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感知轴对称的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这样的设计体现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理念。【设计思路】:创设情境,感知对称——自主探索,理解概念——动手实践,体会运用——欣赏总结,升华知识。【教学过程】:一、感知1、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千手观音的片段。师:同学们对这个画面熟悉吗?这些画面中舞蹈演员的动作造型美吗?真棒,给他们掌声。实在是美,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这些造型都体现一种艺术的对称美。2、教师继续利用多媒体出示天安门、飞机、奖杯的画面。(1)师:请同学仔细观察这些物体,它们的形状一样吗?他们的大小呢?但它们的外形有没有共同的地方呢?(2)师:你是怎样理解对称的呢?(3)师:像这样两边形状、大小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