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历史七年级下册重点知识整理总结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一.隋朝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隋朝的统一: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隋朝的灭亡:618年,隋炀帝被部将在扬州杀死。1、隋朝经济的繁荣──隋文帝在位时期,历史称为“开皇之治”(1)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2)社会经济繁荣发展,人口大幅增长。(3)粮食、布匹储备充足。结论: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2、隋朝统一全国的重大意义:结束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七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思考:联系南北朝历史的特点,想想为什么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后,隋朝能实现重新统一?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3、大运河的开通(1)目的:①游玩江都;②加强南北交通;③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2)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3)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4)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5)具体的渠道河流:隋朝的大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河流(6)意义、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4.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③有前几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5、怎样评价大运河的开凿?大运河的开凿既有它的积极作用,又有它的消极作用。积极作用:①沟通了南北交通。②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③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消极作用:由于当时征发劳役过重﹑过急,造成的社会后果十分严重,是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6、隋文帝时开始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参加政权。隋朝创立的科举制为以后各朝相继沿用。唐朝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科举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科最为重要(1)背景:隋以前是以门第高低作为选官标准,有真才实学但门第不高的人被挡在执政者行列之外。(2)内容: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明经考记忆儒家经书的能力,进士主要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3)影响:便于在全社会选拔人才,为士子创造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使人才不断更新,给社会以革新气象和创新精神,推动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民族关系出现新局面。。历史作用:①科举制度使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参加政权,改善了用人制度。②同时,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士族手里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③唐朝时,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7.科举制的历程一、科举制的诞生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二、科举制的完善(1)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2)武则天:开创殿试和武举。(3)唐玄宗:丰富考试的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三、|科举制的结束(1)明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八股取仕”,束缚人的思想,科举制走向了反面。(2)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1905年)才被废除。四、科举制的影响(1)改善用人制度,使得国家获得大量人才,有利于国家管理和发展。(2)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读书的风气盛行。(3)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二、唐朝過程: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1.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唐太宗的年号叫“贞观”,史称“贞观之治”。①唐太宗认真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轻徭薄赋,发展生产。②唐太宗善于用人。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为宰相。人称“房谋杜断”。③重视纳谏。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④沿用和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贞观时,增加了宰相人数。避免宰相专权,又能集思广益。⑤合并州县,以便节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