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00分)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2016·重庆模拟)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膜上可合成ATPB.性激素的合成与生物膜有关C.生物膜上可发生信号转换D.流动镶嵌模型属于概念模型【解析】选D。有氧呼吸过程的第三阶段以及光反应产生ATP在生物膜上进行,A正确;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车间,性激素是在内质网中合成的,故性激素的合成与生物膜有关,B正确;生物膜上可发生信号转换,如兴奋传到突触后膜时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C正确;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是磷脂分子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属于物理模型,D错误。2.下列能正确表示细胞膜结构的是()【解析】选B。首先依据磷脂分子的“头”部具有亲水性、“尾”部具有疏水性的特点,确定磷脂双分子层应该是“尾”与“尾”相对,排除A、C项;D项在膜的两侧都没有糖蛋白;B项在膜的外侧有糖蛋白存在,故B项正确。【知识总结】与细胞膜有关的内容(1)细胞膜的成分:蛋白质、脂质和少量糖类,其中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脂质。(2)细胞膜的不同功能由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决定。(3)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4)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一定的流动性。(5)细胞膜的生理功能:选择透过性。3.(2013·福建高考)为探究茉莉酸(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离体培养的成熟胡杨细胞质壁分离的影响,将细胞分别移至不同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3天,结果如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注:“+”表示有添加,添加后NaCl浓度为100mmol·L-1,茉莉酸浓度为10-3mg·L-1;“-”表示无添加A.胡杨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B.质壁分离的胡杨细胞液泡体积变小为自变量,茉莉酸为因变量D.茉莉酸对NaCl引起的胡杨细胞质壁分离有抑制作用【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两点:(1)熟悉质壁分离的实验现象及结论。(2)正确分析对照实验得出NaCl和茉莉酸在该实验中的作用。【解析】选C。本题考查质壁分离实验的原理、实验现象及对照实验的设计。A项,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证明了成熟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故正确。B项,植物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后,液泡体积变小浓度变大,故正确。NaCl和茉莉酸在该实验中都是自变量,①③组形成对照,证明NaCl能够引起胡杨细胞发生质壁分离;①②组形成对照,得出茉莉酸对NaCl引起的胡杨细胞质壁分离有抑制作用,故C项错误,D项正确。4.(2016·贺州模拟)下列不能体现细胞膜流动性的是()A.由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B.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C.萎蔫的植物细胞出现质壁分离D.细胞膜糖蛋白的识别过程【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明确以下两点:(1)细胞膜的流动性是指细胞膜上成分(磷脂、蛋白质分子)的运动,凡涉及成分运动的都体现膜的流动性。(2)糖蛋白的识别过程无成分的运动。【解析】选D。由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涉及细胞膜被分到两个细胞中;囊泡与细胞膜融合涉及磷脂等成分的融合;细胞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膜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伸缩,这都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细胞膜糖蛋白的识别过程与流动性无关,流动性是细胞膜上成分的移动,因此D项没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5.将小鼠红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红细胞体积随时间变化如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3溶液的起始渗透压小于红细胞内液的起始渗透压B.与b点相比,a点对应时刻的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较大段细胞失水使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大于KNO3溶液,从而出现bc段的变化点对应的时刻,KNO3溶液与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等【解析】选D。由图可知,红细胞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刚开始时体积减小,说明KNO3溶液的浓度大于红细胞内液的浓度,因而KNO3溶液的起始渗透压大于红细胞内液的起始渗透压,A项错误;与b点相比,a点对应时刻的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较小,因而发生渗透失水导致体积减小,B项错误;ab段细胞发生了失水,但不是导致bc段变化的原因,bc段变化的原因是由于红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K+、NO3-,导致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增大,C项错误;b点对应的时刻,KNO3溶液与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等,细胞得失水分处于动态平衡,D项正确。6.(2016·临沧模拟)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淋巴细胞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多糖与脂质B.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是选择透过性的基础C.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生物膜是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D.细胞完成分化后,其细胞膜的通透性稳定不变【解析】选B。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磷脂分子和大部分蛋白质分子是运动的,使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