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试题 语文 含答案.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9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试题 语文 含答案.pdf

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试题语文含答案.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查高三语文本试卷共23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请将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卷内或者学校提供的机读卡上。每题选出答案后,学校考生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中华文明具有独特的属性、内涵和发展路径。它具有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突出特性,具有强大的凝聚力、生命力和灵活性、适应性。这些特质在旧石器时代就已萌芽,根脉深长。中国地处东亚中心,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生活在如此广袤多元空间的先民,可以充分利用环境便利,获取各类生存资源,发展出多姿多彩的区域性文化,并在气候波动时做南北间和高程上的迁徙移动,以趋利避害。且中国地理位置相对独立,南有热带丛林,西南有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西有昆仑山、天山、阿尔泰山等高山和中亚沙漠,北有蒙古高原和戈壁荒滩,东方则面海。在这样相对封闭的生态环境中,于气候适宜期迁徙至此的早期直立人生存繁衍,开枝散叶。于是这里形成了富有区域特点的古人群和古文化,区域特色持久、鲜明。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中国乃至东亚人类自更新世以来连续演化,生生不息。20世纪30至40年代,古人类学家魏敦瑞发现北京猿人与现代华北人有一系列的相似特征,首次提出北京猿人是现代中国人乃至蒙古人种祖先的观点。20世纪50年代,发现了介于北京猿人与现代人之间的人类化石,填补了直立人和现代中国人之间的证据缺环。其后发现了更早的人类化石,将华夏大地人类的历史进一步拉长。古人类学家吴汝康、吴新智等认为,大多数中国古人类头骨存在明显的相似性,据此推论中国不同时期的古人类连续演化,具有明确的传承关系。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已有约200万年的历史。研究表明,中国、东亚旧石器时代古人群,在很长时间内保持一脉相承并有别于西方的文化特征,这种文化传统反映出该地区古人类具有特定的生存模式,笔者称之为“旧石器时代东方行为模式”,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就地取材,灵活变通。东方古人类主要采用脉石英、石英岩、白云岩、砂岩、火山角砾岩、小块燧石等材料制作石器。与旧大陆西部古人类常用大块优质燧石制作石器不同,东方的石器原料相对质劣。针对这样的资源条件,这里的古人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对多种石材加以利用,开采方法简单实用、不拘一格。制作简朴,追求实用。东方古人类的石器大多简朴、实用,剥片技术的总体特点是机会性和随意性,对石核基本不做预制和修理。加工技术亦相对简单,以实用为原则,对坯材加工程度浅,不刻意追求工整性、规范性和美观性。这与旧大陆西部普遍采用两面加工技术和勒瓦娄哇预制技术、对石器做规范的深度加工形成鲜明对照。这反映出这些文化的创造者务实、简约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低限开发资源,与环境和谐共生。东方古人群在资源利用方面很少刻意寻找优质石器原料并进行长期、深度开采;所拥有的尖锋利刃、具有致命杀伤力的工具稀少,过度捕杀猎物的证据很少。这些迹象表明这里的先民对可用资源仅做浅程度的开发,在客观上与生态环境保持和谐、友好。考古发掘表明,中国的多数旧石器时代遗址使用时间较短,表明造访这些遗址的古人群在不断迁徙移动。这种移居方式增强了人类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不必把一个地方的资源开发到极致,也不必在技术和文化上做出重大改变,从而使文化传统得以稳定发展。一脉相承,格局稳定。相对于旧大陆西部明显的阶段性发展变化,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变化缓慢,在诸多方面表现出稳定的发展格局,具有很强的继承性和延续性。华南居于主体的大型砾石工具组合和云贵高原的简单石片工具组合,从早期到晚期无明显的阶段性变化。以上这些有别于西方、具有明确区域特点的旧石器时代文化绵延不断、平稳发展,表明这里的古人群连续演化、薪火相传,形成了稳定的文化传统。中国本土人类连续演化、文化薪火相传,但并不排斥外来人群的迁徙融合和文化的交流互鉴,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旧大陆的旧石器时代文化曾被所谓的“莫维斯线”划分为东西两大板块。数十年的考古发现和研究表明,手斧这类西方阿舍利技术体系的标型器,在我国百色盆地、洛南盆地、汉中盆地、丹江口地区和川西高原等区域也有集中分布。这表明,华夏大地至少在局部地区发生过东西方人群的迁徙、互动,与文化的交流、融合。源自西方的文化元素出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