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务:税收歇后语.doc
上传人:静芙****可爱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会计实务:税收歇后语.doc

会计实务:税收歇后语.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税收歇后语在我国早期比较完备的东汉许慎编著的字书《说文解书》中,对“税”字作了这样的解释:“税也,从禾从兑”,是说,“税”字是形声字,从“禾”从“兑”,其本义是把谷子、麦子之类交出去。禾就是田禾,农作物。一些学者从“税”字的产生和含义探讨了税收的起源,也基本说明了早在我国祖先黄帝或者更前一些的遥远时代,就已经出现了税的雏形。歇后语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语的谜面,让人联想和思考,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语的谜底,往往十分自然贴切,让人有恍然大悟或忍俊不禁之感。“宛平城的知县——一年一换”,这条歇后语,迄今仍被上年纪的老北京人津津乐道。宛平县管界内的先农坛,特为皇帝辟有一亩三分地,供其每年春季来此耕耘,以皇帝亲事稼穑而告诫臣民莫违农时。秋收后,知县照例须向皇帝征税,以示皇帝带头遵纪守法。而七品知县胆敢向皇上征税,又有欺君犯上之罪,按律当斩,姑念其为国家收税,死罪可免,而官是绝对不能再做了。皇帝交税后,即为宛平知县罢免之时,久而久之遂成定例。这句歇后语明里指的是,地方官换得太勤,暗里却揭露了封建皇帝极端的虚伪。崇文门为旧京九门之一。据史记载元代称之为“文明门”,俗称“哈德门”,现在的崇文门是明朝时改的名字。清代之税关称为“户关”,征收百货税。当年,清代在全国共设有43处户关,而崇文门为京师地区唯一的户关,其衙址位于今哈德门饭店旧址之上,该衙坐北朝南,在清代显赫一时。崇文门户关在皇帝脚下,又有皇家内务府大总管插手,因此有恃无恐,敲诈勒索,习以为常。日久天长,京师就有了崇文门关的歇后语“崇文门关当差——发了”、“崇文门关的大秤还称不了你”。又因崇文门关私货上税,公货不上税,故而又有“崇文门的大秤——称私不称公”的歇后语。其它有关税收的歇后语还有:皇粮国税——免不得;没头发却要辫子税——无辜受罪;一货纳两税——不合理(利);竹子打水——无税;吹牛皮不交税——大话由你说;开会时候睡觉——费(会)改税;不欺隐田粮——惜事;不欠官粮——惜事;透税——怕人知;买回彩电带回发票——有根有据等。小编寄语:会计学是一个细节致命的学科,以前总是觉得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就可以了,但这样是很难达到学习要求的。因为它是一门技术很强的课程,主要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业务方法。诚然,困难不能否认,但只要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最后加上勤奋,那样必然会赢来成功的曙光。天道酬勤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