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解析广东广州市第七中学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单元测评.docx
上传人:是你****深呀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7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考点解析广东广州市第七中学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单元测评.docx

考点解析广东广州市第七中学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单元测评.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考点解析广东广州市第七中学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单元测评试题(解析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消防安全人人有责,如果发生严重的火灾事故,要立即拨打的火警电话是A.120B.110C.119D.1142、碳元素是生活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元素,下列关于含碳元素的物质描述不正确的是A.书写档案用碳素墨水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B.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C.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化学变化D.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3、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我国科学家在“水煤气法制氢气”中引入了高效催化体系,使该反应可在120℃时进行,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前后原子的总数不变B.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C.该过程体现了催化剂吸附微粒的选择性D.反应每消耗14g甲,可生成22g丙4、按如图进行实验。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变红能说明A.分子间有间隔B.分子由原子构成C.分子的体积小D.分子在不断运动5、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由甲图可知,O2占空气质量的21%B.由甲图可知,红磷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C.由乙图可知,只有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冒出白烟D.由乙图可知,如果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白磷也能在水下燃烧6、随着安九高铁12月30日通车,宿松已迈入高铁时代。高铁动车与电路连接的是石墨电刷,它没有体现出石墨具有的性质是A.导电性B.可燃性C.稳定性D.润滑性7、如图所示装置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使用红磷的量可多可少B.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止水夹C.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压强持续减小D.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只消耗O2,生成固态的P2O58、安全重于泰山,下列标识与安全无关的是A.B.C.D.9、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分子构成的一组是A.金和金刚石B.硅和硫酸铜C.汞和氯化钠D.水和氨气10、下列图标中属于“禁止烟火”的标志是A.B.C.D.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请用化学用语来完成下列填空:(1)2个氢分子___________。(2)3个碳原子___________。(3)碳酸根离子___________。(4)氧化镁并标出镁的化合价___________。2、石墨是制造铅笔芯的原料之一,在16世纪被发现后,曾被误认为是含铅的物质。直到18世纪,化学家将石墨与硝酸钾共熔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才确定了它是含碳的物质。请回答:(1)石墨与硝酸钾共熔,能发生如下反应,请你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C+4KNO3___________K2O+___________N2↑+___________CO2↑。(2)由于石墨具有___________的性质,所以石墨可以用作___________。(3)石墨和金刚石的物理性质有巨大的差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1)A、B、C中表示混合物的是(填字母)________。(2)上述变化Ⅰ、Ⅱ和Ⅲ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从微观角度解释判断依据是________。(3)上述变化中的化学变化所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4、水由______构成,铁由______构成,氯化钠由______构成,其中构成氯化钠的微粒符号是_________和_________。明矾在净水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__悬浮杂质,使杂质沉降下去;利用活性炭净水时,能除去色素和异味,是因为它的结构__________,具有吸附性;K2FeO4是一种高效消毒剂,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5、结合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碘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2)碘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_____。(3)镁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周期。6、化学反应有多种分类。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其中b处表示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现有反应:,应填充到______处;,应该填充到______处。7、实验课上,老师利用传感器技术完成了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并实时测定了实验装置(如图甲)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三条曲线变化趋势如图乙所示。(1)t2时打开止水夹,最终水面大约上升至集气瓶_____刻度处。(2)结合乙图曲线,BC段气体压强变化的原因________。8、助力冬奥,延庆加氢站正式投入使用。(1)氢气是理想的燃料,理由是______。(2)下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