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六上语文课文内容第一篇:六上语文课文内容课文内容1、本学期要求我们养成(不懂就问)和(勤于搜集资料)的习惯。2、《我们爱你啊,中国》从(壮丽的山河)、(丰富的物产)、(多样的民族)、(光辉的历史)、(伟大的成就)等方面抒发了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3、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写作结构。4、《郑成功》是一篇(历史故事),记叙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史实,歌颂了郑成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5、郑成功建设台湾的两件实事是(发展生产)和(兴办教育)。6、课文最后一节在全文起(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的作用。7、肖邦是(波兰)著名的音乐家,课文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文中提到他的名曲是(《革命练习曲》)。8、肖邦离开祖国的时间是(1830年11月的一天),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送给他的特殊礼物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其目的是(要肖邦永远记着祖国)。老师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是(《即使你远在他乡》)。9、文章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三个场景:(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10、解释:(1)妻子:(妻子和孩子)。(2)漫:(随意、胡乱)。(3)元:(同“原”本来)。(4)但:(只)。1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他被称为(“诗圣”),这首诗被前人称为他(“生平第一首快诗”)。诗中表达全家人狂喜之情的诗句是(“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12、《示儿》一诗是(南宋)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收复失地、洗血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13、陆游希望死后儿子们在“家祭”时告知的事是(“王师北定中原日”)。14、这两首诗表达情感的相同点是(均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不同点是《闻》是通过(“喜”)来表达,而《示儿》是通过(“悲”)来表达。15、“负荆请罪”的意思是(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愿受责罚),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这个成语出自【来源于】(司马迁)写的(《史记》)一书中(《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与这个故事相关的另外两个故事是(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而这三个故事合起来则叫(“将相和”)。16、《船长》作者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他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他的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17、本文中的船长叫(哈尔威),文章歌颂了他(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18、本文是按照(“遇险——自救——牺牲”)这样的顺序来写的。19、本文在写作上有两大特点:(1)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的品质;(2)在(叙述)中适当地融入(议论)。20、《最后的姿势》一文按照(时间顺序)记叙的,课文除了(正面描写)谭千秋老师,还运用了(环境描写)和(侧面描写)烘托人物品质和人物形象。文中共(四处)环境描写,引用了(救援人员、获救学生、老师)这三位人物的对话。21、(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的特大地震。22、谭老师生命中最后的姿势是这样的:(张开双臂,护住学生)。这样的姿势还可以说是:(生命的姿势、永恒的姿势、英雄的姿势„„)23、谭千秋老师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课文展现了谭老师(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24、《爱之链》一文主人公叫(乔依),文章赞扬了(人间的友爱互助)。25、《小草和大树》一文讲了(英国)著名作家(夏洛蒂·勃朗特逆境成才)的故事。我们要学习三姐妹(不屈的抗争精神)与(不懈努力的坚强意志),以及(敢于冲破旧势力的勇气与胆识)。26、三姐妹及代表作:夏洛蒂·勃朗特:(《简·爱》)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安恩·勃朗特:(《艾格尼斯·格雷》)27、霍金是(英国)人,被称为(“宇宙之王”),他撰写的科学著作(《时间简史》)在全世界拥有无数的读者。28、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29、我们要学习霍金(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伟大人格。30、“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是指(英国)作家(笛福)的长篇小说(《鲁滨逊漂流记》)。这是一本告诉我们学会(生存),学会(坚强),学会(面对困难不畏惧)的书。31、《姥姥的剪纸》一文,(“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作者喜欢的几幅“牛兔图”让我们感受到“我”对姥姥(勤劳的赞美)和对姥姥的(依恋)。32、《牛郎织女》是一篇(民间故事),作者(叶圣陶)。中国最著名的民间故事有(《白蛇传》、《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等。33、这个故事表达了(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破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