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2建军节主题征文(精选4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2建军节主题征文大约有4篇左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篇一:2022建军节主题征文军嫂·老伴——我的军功章有你的一半“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啊丰收果里有你的甘甜,也有我的甘甜;军功章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每每听到或是哼唱起这首歌曲,我总仿佛又回到当年那火热的军营,脑海里又浮现出老伴年轻时那单薄孤苦的身影。我和老伴是在1970年春节后结婚的。当时部队虽然就驻守在北京郊区怀柔,但由于我在连队工作,婚后两口子也是分多聚少。记得女儿即将出生的时候,妻子生第一胎难产,家里来电话催我赶紧回去。而师里正让我任新兵报务员集训队长,在廊坊营区组织100多人集训。此时,既要分班编组尽快就位入驻,又要组织教员制定训练计划,正忙得不可开交,实在不好脱身。无奈之下,我只好商请连队派一名干部前去探望。这件事,后来成了战友们的笑谈——王毅老婆生孩子,自己不回去照顾,还让别人去探望!1973年儿子即将出生的时候,又赶上首长派我去保定参加“全军无线电连长集训”。尽管知道妻子的预产期马上到了,在暗自为她着急担心,可作为军人就得服从命令,听从组织安排,我还是二话不说去参加了为期二个月的集训。后来家里来电话说,第二胎虽然是顺产,但车刚到医院大门口就生了。爱人生孩子,我回不到她身边;孩子上幼儿园,我还是帮不上忙。一辆自行车,接送俩孩子,女儿死活不愿去,儿子调皮不听话,当妈的有多难啊!好在幼儿园就在爱人本单位,幼儿园长是个热心人,时常下班后帮把孩子送到她单位。有时候园长有事送不了,就叮嘱姐弟俩自己从幼儿园去单位找妈妈。不过这也好,从小就锻炼养成了他们独立处事的性格和能力。两个孩子很争气,大学本科毕业参加工作后,都在本职岗位做出了成绩。女婿、儿媳也都是好样的,现在一个是硕士,一个是博士,外孙女和孙子也分别上了大学和中学。唯一愧对的就是妻子。为了孩子过度操心劳累,多年得不到休息,身体越来越差,心脏、脾胃、眼睛等都出现了警示信号。至今每每想到这些,我都替老伴感到委屈。怎么说呢,做军人的妻子实在不易,做连队主官的妻子更不容易!1977年后,两个孩子前后上学。夫人的身体健康和孩子的成长教育,上升为我们这个小家的头等大事。经慎重考虑,我于1979年初申请复员回到北京(因转业需等名额指标),才正式承担起一个丈夫、父亲的责任。自1970年结为夫妻,到2020年度过金婚,我和老伴已风雨同舟整半个世纪。七一前夕,我和老伴双双获得“在党50年纪念章”,倍感光荣和自豪。余生,“相互搀扶照顾,健康快乐生活,为家庭和社会发挥点儿余热”,已成为我们老两口的主要生活目标。一日从军,终生是兵。在喜迎八一建军节之际,谨以此文向献身国防的子弟兵致敬!向含辛茹苦的军嫂们致敬!向支持孩子从军的父母亲们致敬!篇二:2022建军节主题征文唯有热血荐中华又是一年“八一”建军节,在祖国盛夏万紫千红、歌舞升平的安宁里,在一代又一代人富足创造的新中国日新月异崛起的今天,在我们天天追索网络的风花雪月,夜夜沉迷于浪漫的幸福回旋中,几乎忘了这个庄严的日子,但是作为一个红色下一代的儿女,却难以忘记父亲的履历。一个军人在猎猎红旗召唤下,走过生和死较量的戎马生涯……关于我父亲当兵打仗的故事很多,做为她的儿女没有资格来谈战争的纪实,但是却有资格来谈我们内心对父亲的真实的感受。舒曼说过:要尊崇前人的遗产,也要真诚地面对新的事物和生活。一个革命者的战斗经历一定充满了残酷和壮烈,也会闪耀着光荣与骄傲的深层素质。今天就向大家讲三个父亲不平凡的故事。第一个故事:父亲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是1945年,17岁的他只身毅然投身于革命,加入了抗战的队伍。1948年在东北著名的塔山战役中,主力部队是四纵队和十一纵队,而父亲正是东北十一纵队的,正是把守塔山防线以西的,了解历史的人们都知道,辽沈战役的关键是锦州,锦州战役的关键是塔山,蒋介石要增援锦州必须突破这道防线,所以一时间,塔山防线成了敌我双方拼死相争的生命线。此刻真是谁占塔山,谁得锦州;谁得东北,谁得天下。听父亲讲在那场战斗中敌人的炮火狂轰乱炸,我军情况处于劣势状态,伤亡很大。后来敌人用重金收买了敢死队,在各种火力掩护下,向我塔山阵地猛烈冲锋,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父亲和战友们沉着冷静,英勇抗敌,浴血奋战六个昼夜,终于夺回了失去的房屋,守住了阵地。第二个故事:父亲革命生涯中的亲情和爱情解放战争开始后,父亲跟随南下的队伍一路浴血奋战,步履艰难,解放了一座又一座城市,但家里人却得不到他一点确切的消息。有一天突然接到了一封由于名字有误寄错的战场阵亡通知书,所以家里人都以为父亲真的牺牲了,就派我二大爷和三大爷千里迢迢来到了东北,到烈士墓地去找,后来找遍了烈士陵园墓碑的名字也没有找到。从那以后,我的奶奶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