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开学寄语第一篇:开学寄语各位家长:你们好!记载着粉红色回忆的夏天慢慢过去,我们即将迎来秋味渐浓的九月。很幸运,2018年的下半年,我和孩子们又与你们相伴!这个秋天,孩子们升入了三年级,想必你们应该比我还激动吧?是的,三年级是道坎儿,是分水岭,是小学阶段的一个转折期。作为家长,你们往往有这样的困惑:二年级,我们孩子能考90多分甚至满分,怎么到了三年级就总考70、80分了呢?从学习内容的角度上来讲,一二年级内容比较偏简单,有的孩子甚至在幼儿园就接触过了,这类孩子可以光靠啃“老本”,靠点儿“小聪明”,轻轻松松就可以拿到90多分甚至满分。然而,好梦已经过去,摆在他们面前的三年级,比你们想象中要复杂得多。到了三年级,你们会发现,这个过渡期实质是冲突期。儿童期的被动与少年期的主动开始冲突,儿童期的依赖与少年期的独立开始冲突,儿童期的游戏为主与少年期的学习为主冲突加剧且无路可退,儿童期的直觉感性思维与少年期的逻辑理性思维在混沌中寻求一种秩序。总之,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很容易陷入迷茫与焦虑中。因此,根据班级学生特点,我编写了如下三年级学习的特点和要求,给大家提供参考建议!一、语文学习方面1.进入大量词语积累的关键期三年级更换了新教材,对学生的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个阶段的语文学习,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语言的积累,而积累的关键仍然是大量的词语。在学习了语文教材上的课文后,词语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因此,学生要注意每课一听,适时抓好课内词语的听写,家长们在听写方面,可以给一些辅导。另外,丰富的课外阅读,展现了孩子的个性差异,在掌握课内词语的基础上,要拓展课外阅读,积累更多的词语。可以准备一个小本子,随读随记。2.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要求加重一二年级属于感性思维发展时期,孩子知识的获得只需要感官的感知和动手操作即可,可是三年级,孩子逐渐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发展过渡。你们会发现,以前你拿一颗糖就可以哄好他们,现在你给他们一颗糖,他们却会反过来说你幼稚。而这一变化,却是大脑在隐形的发展,你可能会说:“怎么一个暑假,感觉孩子一下子变化了好多,却又说不出来,变化在哪些地方”。三年级语文学习的重心,从二年级注重识字、写字变化到了对理解文本的能力提升。这是比较难的,而这一阶段的孩子,、认知水平、思维程度又没有那么深。就会存在冲突,孩子相对会觉得比较吃力。找中心词语,抓中心句和关键词句,体会句子的含义等深层理解文本的能力都将从现在开始,一步一步在老师的指导下形成能力。这也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们在课堂上会对文章,进行精读、品读重点句段,引领孩子逐步体会理解文章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不要操之过急,要让孩子慢慢领悟消化。二、关于习惯一般情况下,学习习惯比较好的孩子,进入三年级,学习起来相对比较轻松一些,可是我们班有些孩子基础比较差,学习习惯不好(上课打瞌睡、上课玩闹、注意力不集中、回家不完成作业、第二天补作业),这种学习习惯不好,长此以往,会导致孩子学习兴趣下降,学业压力增大。因此,三年级要做好良好习惯的培养和坚持。课前做好预习,课后及时巩固,查漏补缺!三、关于效率我班孩子普遍做事拖拉,磨磨蹭蹭,写作业写得很晚,这会影响第二天听课状态。这学期,我们班所有孩子都要在效率上有所提升。写作业的问题,放学后,早点儿写作业,不要等着家长下班回家,才写作业。培养自己自立自强的好习惯,自己的作业自己独立完成,不要总是依赖他人。做作业时,要专心致志。家长最好给孩子一个安静的读书环境。我发现,有的孩子家里,弟弟妹妹比较多,写作业时,尽量让他们独处,不要和弟弟妹妹们一起写,容易受干扰,影响孩子的专注力,导致效率下降。我还发现,有的家庭,让孩子在商店、客厅,吵吵闹闹的环境下做功课,虽然作业完成了,然而,写字潦草,口算出错,错别字多,依赖性很强。也有的家长下班比较晚,孩子放学回家,让他在小区里疯玩疯玩闹,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等到家长下班回来,孩子才回到家不久,这个时候开始写作业,写到晚上12:00的也有。如果二年级孩子这样做,家长没重视,那么到了三年级,学习难度和深度增加,学习内容增多,要想办法解决。好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三两天,效率的提升,也需要方法和时间。家长们要循序渐进,让孩子不断改变,不可操之过急,以上这几种现象,家长们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寻找方法,妥善处理。切记:不要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打骂)来处理。三年级的孩子自我认识增强,注重个人尊严,当孩子出现学习习惯问题时,不要采用过激手段。他们也比较开始重视同伴群体的重要性,有时候,大人说话不管用,可是,有了好榜样做自己的朋友,提升进步也会快一些。四、关于专注在所有的习惯中,对学习而言,“专注”实在是最最重要的习惯。我们甚至还可以反过来说,所有习惯的养成,都必定伴随心无旁骛、持之以恒的专注。倘若没有专注的护航,任何一种习惯都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