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家家》教案.docx
上传人:新槐****公主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扮家家》教案.docx

《扮家家》教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扮家家》教案《扮家家》教案1活动背景:一、虞城文化的启示常熟古称琴川,素有"十里青山半入城,七溪流水皆通海"之说,山水交辉,风景秀丽,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兼具。常熟的餐饮十分丰富,美味佳肴众多,有叫化鸡、起油豆腐汤十大名菜,有栗子羹、炒血糯、山药糕等八大名点,还有醇香四溢的桂花酒。在名胜古迹游览之余,尝河鲜,品阳澄湖大闸蟹,自然味道更浓,更富情趣。因此,抓住这一孩子们最喜欢的饮食文化作为我们小班课题教育的载体,通过合适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来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这就是我这次活动设计的基本理念。二、年龄特点的需要《纲要》中指出幼儿教育活动要以游戏为主。小班小朋友年龄小,他们更爱游戏。而娃娃家游戏是他们最主要的游戏内容,他们喜欢当爸爸、妈妈,喜欢抱娃娃,喜欢给娃娃喂吃的。因此,我根据幼儿这一特点设计了"扮家家"此活动。让孩子们在娃娃家的情境中,在爸爸妈妈的角色扮演下,主动地将其生活经验进行整理、总结和提升,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三、课程整合的探索"扮家家"活动是我们幼儿教育中以科学为主要领域,同时整合社会活动的实践探索。我们从生活中采集活动材料(有超市宣传单,有实地拍摄等),以游戏的形式对多种食物图片进行看看、认认、分分,使孩子对家乡特产的生活经验得到整理,提升,激起他们对家乡饮食文化的兴趣,同时使我们孩子的科学等能力在活动中得到提高。让我们的孩子在我们幼儿园学科领域的整合影响下在各方面都能取得和谐的发展,这就是我此次教育的最终目的。活动目标1、能从许多食品中找出家乡的特产,并根据物体的简单特征和标记进行分类。2、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萌发爱的情感。3、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活动准备(一)、物质材料1、16个角色卡(4种颜色,卡上有爸爸、妈妈字)2、塑封图片(食物图片:螃蟹、叫化鸡、鸭血糯、桂花栗子、酸奶、雪碧、可乐、椰子汁、旺仔牛奶、蛋塔、牛奶、果汁、鱼、馒头、饺子、青菜、鸡腿、胡萝卜、肉、枣子)3、黑板二块(一块:食物图片;一块:分类板)4、分类实物:喝的的篮子5、家的背景情境6、音乐磁带:"扮家家"(一盘有歌词,一盘无歌词)7、餐桌(盘子、勺子)(餐桌台布)8、8个娃娃9、字卡:食品、常熟的特产、饮料10、人手一个围兜(二)、知识经验1、游戏"扮家家"2、生活中关注各类生活用品,知道一些常熟的特色食品活动过程一、根据性别帮助幼儿分别扮演"娃娃家"中的不同角色放背景音乐"扮家家"歌曲指导语:(出示娃娃)这是谁呀?今天我们又要来玩娃娃家游戏了。请小朋友都来当娃娃的爸爸妈妈。请小朋友想想男小朋友都当谁呀?女小朋友都当谁呀?幼儿自己找角色卡挂好,老师也当妈妈。(老师同时系上围兜)二、根据不同特征将"娃娃家"中的食品分类摆放1、出示图片,幼儿看看,认认,说说。指导语:爸爸妈妈,我们怎么来照顾小宝宝?(幼儿自由讲述)。教师出示各类图片,让幼儿看看、认认、说说。指导语:这么多好吃的东西,我们给它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食品"。2、找家乡特产指导语:这么多食品!他们有的从上海运过来的,有的从苏州运过来的,而有的则是我们常熟所特有的,是我们家乡常熟的特产。我们来看看哪些是我们常熟的特产呀?谁来找找看?教师出示"常熟的特产"字卡,幼儿将家乡特产贴在下面。3、将家乡特产按"饮料"和"饮料"分类。教师和幼儿认识标记"饮料"和"饮料"。指导语:这些食物,哪些是饮料呀?哪些不是饮料呀?我们来把它们分到两个大盘子里。那我们用什么来表示"饮料"和"饮料"呢?(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认识标记"饮料"和"饮料"。全体幼儿上来根据标记进行分类。指导语:请爸爸妈妈们看着标记帮宝宝把他们喜欢吃的食物分好。师生共同检查,教师请幼儿将"饮料"拿下来放在有相应标记的篮里。4、将家乡特产按生的和熟的分类。指导语:饮料放好了,我们来看看这些食物哪些是熟的,马上可以给宝宝吃的?我们来把它们放到桌上的盘子里。请幼儿将熟的东西放到桌上的盘子里。同时说说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教师重点和幼儿讲述"螃蟹"。指导语:你从哪里看出这盘螃蟹是熟的呢?(引导幼儿说出生螃蟹和熟螃蟹颜色差异)课后反思:整首歌曲的歌词孩子们很熟悉,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写照。当我范唱这首歌曲时,孩子们马上有了感应,和我一起说:炒小菜,炒小菜,炒好小菜开饭了!开始我并没有要求他们一起学,孩子们就不由自主地做起了动作,还很有节奏。可见,来自孩子生活熟悉的东西是很能为孩子们理解、接受的。当我提出问题:“你看到爸爸、妈妈平时会做哪些家务活呀?”孩子们都能很拥跃地回答,有的孩子还配上了动作。因此,我在让孩子们学习这首歌曲时,只要强调歌曲的节奏就可以了,孩子们能很快理解并学会。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是“开饭了——”这个语言节奏拉得太长,所以我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