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新教育》读书心得(精品多篇)【引言】《新教育》读书心得(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新教育》读书心得篇一近期,我认真地阅读了叶澜老师的《新基础教育论》,这本书是叶澜教授积十多年“新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交互研究撰写而成的,是一部关于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全景式力作。新基础教育已经轰轰烈烈地展开了,这期间我有幸拜读了新基础理论书籍,也聆听了许多优秀教师在新基础理念下的研讨课。不断地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实践。从“认同、接纳”到“实践、反思、重构”,都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富足。学习了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书中的只言片语触动着自己的内心深处。叶澜教授数次强调着“教师工作直接面对的是生命,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价值的事业。教师的心目中不仅要有人,而且要有整体的人,处处从发展、成长的角度去关注人……”从导言中深深吸引我的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不禁感触万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纪律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信息的“重组者”;没有教师这个“重组者”角色起到的重要作用,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有效的师生互动,学生将有可能变成散沙一团,教学也会失去它的意义。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对师生来讲,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不仅仅是在教和学,不仅仅是在认识世界,不仅仅是在利用已有的文化资源,不仅仅是在围绕着书本转,而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生命向着无限的可能性开放。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真正地在育人。读新教育有感篇二对于朱永新教授的大名以前早有耳闻,只知道他是一名教育界的专家,但并没有真正学习过他的教育理念。寒假前,学校给我们发了朱永新的《新教育》一书,让我们适时给自己充电。初初翻了一下这本书,虽然没有细嚼慢咽,但已经领略到这确实是一本可读性很强、很实用的书。尤其是朱教授那新颖、独特的思想,让我感受到了新教育的魅力,也让我的教育思想得到了又一次的洗礼。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以下几点理念:一、最实在的一句话: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如今的教育让人很担忧:一直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帜,但应试教育却一年比一年变本加厉。在高考制度的重大压力下,大家看重的除了分数还是分数,于是学生学得累,教师和家长教得累,学生没有快乐,教师也没有真正的幸福,培养出来的最多就是高分低能的“人才”。新教育实验认为,人的一生有许多比考试分数更加重要的东西,其中最关键的是关乎一个人一生幸福的最重要的习惯、技能和生活方式。教科书上的知识学生学得再好,他们也只能用于一时。教师虽然只是教孩子一时,但要考虑孩子一生,所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的职责是以学生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要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为他们的终身负责。二、最可贵的一句话:爱心产生奇迹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太太没有丰富的知识、扎实的功底、精湛的教艺……用博大的“爱心”把贫民窟的孩子培育成才。要说到“爱生”很多老师都知道,但事实上却有几个老师真正能做到呢?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对教师来说,没有什么比爱心更重要的。在我们的学生中有白天鹅,也有丑小鸭。我们往往对白天鹅青眼有加,好的成绩“一白遮三臭”,即使他们有了什么过错也会视而不见。但若换作有着种种缺点的丑小鸭,稍有不足我们总捺不住心中的怒火,大声呵斥。的确,爱一个优秀的孩子并不难,可是爱一个大多数人并不喜欢的问题孩子就有点难度了。爱是一种天职,也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成功的教育技巧者首先在于用真心打动人心,这样才能架起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桥梁,走进他们的心灵,去了解他们的特点,采取得力措施,像春风化雨一样对症下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爱才能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三、最欣赏的一句话:只要行动,就有收获。朱教授提出新教育四大基本观点,其中有一个基本观点说要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他引用米卢的一句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并将此改版为“只要行动,就有收获。”任何事情,说得再好,如果没有实际行动一切都只是一场空。他说你去做,你就行;你去做,你就能成功。是啊,在人生的旅途中面对太多的理想,一路走过,我们总是实现的少,憧憬的多,人之惰性阻碍着自我的超越。我们不要太多的口号,我们需要的是行动,记住朱教授的话,只要行动,就有收获。《新教育》是一个向导,引领着我们从迷茫走向光明。没有教师的幸福就永远没有学生的快乐。让我们沿着这条光明大道去寻找我们的幸福,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和生活。《新教育》读书心得篇三前阶段我有幸拜读朱永新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