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京市朝阳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3.7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4年北京市朝阳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pdf

2024年北京市朝阳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4年北京市朝阳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一、基础•运用(15分)1.(4分)学校开展“我拍到了‘语文课本封面’”文化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相关任务。下面是策划方案中的一段文字。请你阅读文段,完成问题。当万里河山被框.入小小封面,一帧帧美景仿佛多了一份书卷.气。楷体“语文”两个大字,加上拼音“YUWEN”,配上家乡的美景,让人不禁.感叹:“最极致的中式美学就藏在语文课本上!”请发挥你的创意,进行二次创作【甲】你可以将自己拍的家乡美景,配上教科书封面的“语文”二字;也可以把山川河流的图片放进教科书的封面模板里;还可以甄选语文课本里的插图,把静态照片做成动态封面【乙】浪漫的春天已经上线,接下来的华夏大地万物复苏,春和.景明。让我们一起来制作属于自己的语文课本封面吧!(1)有同学对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有疑问。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框”指“在文字、图片周围加上线条”,应读为“kuàng”。B.“书卷气”指“读书人的风格气质”,“卷”应读为“juàn”。C.“不禁”的意思是“抑制不住”,“禁”应读为“jìn”。D.“春和景明”的“和”意思是“和煦”,应读为“hé”。(2)在文段【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A.【甲】:【乙】,B.【甲】:【乙】。C.【甲】,【乙】,D.【甲】,【乙】。2.(3分)同学们积极参与,纷纷投稿。活动编辑准备从下面三幅图片中选用一幅作为课本封面。请你完成问题。()(1)下面三幅图片,你选择哪一幅?请简述理由。(要求:使用关联词“既……又……”或“不但……而且……”)(2)请用正楷字为课本封面书写“语文”二字。3.(8分)活动最后,某同学总结发言。阅读发言稿,完成问题。①北京的首钢奥园、武汉的东湖樱园、温州的泗溪廊桥、云南的梅里雪山,这些地标图片在网络平台并不罕见。②为何会吸引大家纷纷点赞转发?③这是因为赏心悦目的美景与端庄大气的“语文”二字跨界融合,增添了诗画相融的意境,也为家乡美景披上了光环。④语文课本配风景的创意,切中了人们对家乡的热爱。⑤从评论区看,这些封面大片,还实实在在地为宣传各地景物文化出了把力。⑥祖国山河竞秀,寻觅文化根脉。⑦看到无与伦比的封面,有人触景生情,想回老家转转;有人心驰神往,计划“跟着课本去旅行”。名山大川的封面让更多人钟爱语文,“语文”二字也带火了风景图片。风景名胜之美,与语文之美相得益彰,妙就妙在将文化之美、人文之美、自然之美、家乡之美巧妙地融为一体。举起相机,将各地的风景定格..在语文课本封面上,正符合语文美学的丰富内涵和指导理念。看到这样的封面,我们怎能不爱语文呢?(1)文段中画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赏心悦目B.无与伦比C.心驰神往D.相得益彰(2)对文段中语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恰当的一项是A.第①句使用排比,列举众多地标景观,表达对祖国河山的强烈自豪感。B.第②句使用反问,突出强调网友点赞转发语文课本封面图的热情。C.第⑤句使用拟人,让人们对语文课本封面的宣传作用产生鲜明印象。D.第⑥句使用对偶,写出人们在语文课本封面的感染下强烈的出行愿望。(3)文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存在问题,请做出修改。(4)你想知道文段中“定格”的意思。查《现代汉语词典》,找到“定格”的两个解释:①影视片的活动画面突然停止在某一个画面上,泛指确定在某种状态、格式、标准上;②固定不变的格式。根据词典的解释,下列对文段中“定格”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状态固定B.标准确定()C.课本的模板D.标准的格式二、古诗文阅读(16分)4.(4分)默写,完成问题。(1)万里赴戎机,。(《木兰诗》)(2)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3)如果引用两句古诗文来表达你对高尚人格的理解,你会选用“①,②”。(本试卷中出现的句子除外)5.(5分)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问题。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根据你的理解,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这首词上片由“挑灯看剑”写起,描述①。下片首先描写战斗场面,继而直抒胸臆,“②”一句,凝聚着作者万千感慨。(2)这首词处处扣着“壮”来写,风格雄壮。结合画线句中体现“壮”的形象,简要说说你的理解。6.(7分)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问题。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