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页码3页/总页数NUMPAGES总页数3页意识形态工作专题党课学习材料意识形态工作专题党课学习材料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战略任务。这是从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突出强调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并对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作出的重要部署,是当前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遵循。一、正确把握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关键处、要害处下功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巩固创新、丰富提升、发展壮大提供了机遇和广阔空间。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面临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意识形态工作的社会环境和现实条件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我们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历史时刻。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战略目标,进行“四个伟大”的新实践,需要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磅礴力量,更加需要坚定自信、鼓舞斗志,更加需要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必须进一步探索总结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规律,关键是坚持问题导向,认真研究解决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与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关系问题。一方面,我们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另一方面,多样化社会思潮纷杂呈现,多元化思想观点激烈交锋,社会舆论场分化纷争。总的来看,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地位正经受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和挑战。比如,新自由主义、西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虽噪音杂音影响渐弱但又余音未绝,并总是寻机发声,有时还彼此呼应;“意识形态终结论”“意识形态淡化论”“去意识形态化”“非意识形态化”等错误观点,对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也构成了挑战。意识形态领域新旧问题交织,风险因素持续累积。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关系问题。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无论是在广度还是深度上,我国都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在这一过程中,新的价值关系和价值诉求在加速形成,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样性、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在不断增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整合多元价值观念的难度也随之加大。比如市场经济的逐利性,会导致或助长功利主义、物质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蔓延,冲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基础的集体主义精神、团结互助精神、奉献精神等;西方消费主义、泛娱乐主义、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等思潮的影响,增加了社会思想价值观念的复杂性,有人甚至提出“消解主流意识形态”。这些问题造成部分人价值观混乱,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造成许多不利影响。三是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提升与面对各种遏制的问题。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及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引领力进一步提高,中国发展道路、发展理念、发展经验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贡献得到世界各国高度赞誉,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但一些西方国家的敌对势力认为中国发展是对其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价值观的挑战,是对现存国际秩序的挑战,进而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中国称霸论”“中国不遵守国际规则论”等,以混淆视听;有的制造“塔西佗陷阱”“修昔底德陷阱”“中等收入陷阱”“金德尔伯格陷阱”等各式各样的“陷阱论”,企图影响中国发展进程;有的甚至歪曲中国社会制度,说成“国家资本主义”“威权资本主义”等。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弱化的图谋一直没有改变,有时还会借机插手我国国内矛盾和问题,蓄意制造各种事端;一些西方国家拉拢我周边国家堵截我国发展前进的道路等,这些也都直接体现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四是意识形态管理工作方式面临各种新媒体迅猛发展的挑战问题。当今时代,互联网不仅是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也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和最前沿。意识形态领域许多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往往因网而生、因网而增,许多错误思潮以网络新媒体为平台迅速生成发酵及传播。近几年来,移动互联网技术正在经历裂变式发展,加速推动意识形态领域发生“移动化革命”,由传统媒体主导的“意识形态场域”被彻底改变。因此,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要把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作为重中之重。此外,西方国家凭借长期积累的话语强势和对信息技术的控制权,在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中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