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欧姆定律》教案《欧姆定律》教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欧姆定律》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欧姆定律》教案1一、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2.掌握欧姆定律计算有关问题。3.理解掌握用欧姆定律分析实际问题,解释实际问题。4.学会用伏安法测量导体电阻的方法。5.进一步学会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6.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欧姆定律。教学难点:欧姆定律的应用。三、教学准备电源,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5欧、10欧、20欧、40欧各一只)。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导线,例题投影片。三、课时安排本节共安排3课时(其中1课时为学生实验)。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设问:1.形成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什么?2.导体的电阻对电流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后,教师分析:在电路中,电压是形成电流的条件,而导体的电阻又要对电流起阻碍作用,电阻越大,电流越小。那么,在一段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量究竟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欧姆定律。(板书课题)(二)新课教学今天我们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是通过保持其中一个量不变,看电流与另一个量之间的关系。设问:请同学们根据刚才提出的研究方法,利用我们所学过的仪器怎样来设计一个实验?(请同学们回答)学生回答后,教师投影实验电路图,分别介绍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作用。1.电阻R不变,电流与电压有什么关系演示:按图接好电路,保持R=10欧不变,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R上的电压,请两位同学读出每次实验的电压值和包流值,记人表1中:分析: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在电阻只保持不变时,随着电阻R上的电压的增大,通过电阻R的电流也增大,且电压与电流是同倍数增加,这种关系在数学上叫成正比关系。结论:在电阻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板书)·2.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有什么关系演示:按上图连接电路,更换定值电阻的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只两端的电压始终保持4伏,请两位同学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并记录在表2中。分析: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在电压相等的情况下,定值电阻及增大,通过电阻R的电流反而减小,且电阻R增大几倍,通过电阻的电流反而减小到几分之一,这种关系在数学上叫成反比关系。结论: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板书)3。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导体中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的关系,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的关系。设问:这两个关系能否用一句话归纳、概括呢?结论: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结论叫做欧姆定律。(板书)说明:在欧姆定律中的两处用到“这段导体”,这两个这段导体都是指同一导体而言,也就是说欧姆定律中所指的电流、电压、电阻是同一导体的'三个量。(要同学们在“这段导体”下面加“.”)用U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R表示导体的电阻,I表示通过导体的电流,则其数学表达式为:I=U/R[板书]根据数学规律,我们可以对欧姆定律公式I=U/R进行变形,得到U=IR或R=U/I这样我们可以根据同一导体中的两个量,来求出第三个量。·4。欧姆定律来计算有关问题例:已知电烙铁的电阻是1210欧姆,如果电烙铁两端的电压是220伏,求通过电烙铁的电流?[投影)分析:本题已知的两个量电阻、电压都是针对同一导体电烙铁而言的,可直接应用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计算,但在解题时,一定要强调解题的规范性。(结果:0.18安)(三)小结:教师根据板书小结,突出欧姆定律的内容,强调欧姆定律中的“这段导体”四个字。(四)巩固练习:课本第1、3题。(五)作业布置:作业本(一)1—4。《欧姆定律》教案2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流形成的条件。2、掌握电流强度的概念,并能处理简单问题。3、巩固掌握,理解电阻概念。4、理解电阻伏安特性曲线,并能运用。二、重点、难点分析1、电流强度的概念、是教学重点。2、电流强度概念、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是教学中的难点。三、教具学生直流电源(稳压),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开关,待测电阻。四、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电场,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促使电荷移动,知道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如:静电场中的导体在达到静电平衡状态之前,其中自由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定向移动.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也有电荷定向移动.由于电流与我们生活很密切,所以我们有必要去认识它,这节课我们将在初中的基础上对电流作进一步了解。(二)教学过程众所周知,人们对电路知识和规律的认识与研究,也如对其他科技知识的认识与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