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侄拼音(3篇).docx
上传人:小多****多小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4年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侄拼音(3篇).docx

2024年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侄拼音(3篇).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4年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侄拼音(3篇)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侄拼音篇一江山信美非吾土,飘泊栖迟近百年。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梦觉听啼鹃。【注】①这首诗作于元顺帝元年寒食日祭扫祖墓时。1.这首诗表达了2.你是如何理解诗中“啼鹃”这一意象的?请结合末句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1.这首诗表面上是教育子侄们不要忘记祖宗故土,表现了殷切的思乡之情,但字里行间又处处婉曲地流露出兴亡之感。(2分)“江山信美非吾土”,面对大好河山,2.啼鹃,相传为古代蜀主望帝之魂所化,啼声甚悲,往往用来寄托国家的兴亡。(2分)这首诗末句语意双关,明写暮春杜鹃哀啼使人难过,暗中寄托了国家兴亡的悲戚。语意含蓄,隐晦曲折而又感情深沉。(4分)【赏析】寒食时节,诗人与族中后辈祭扫先人之墓,不禁感慨系之。首句以三国时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曾何足以少留”语意,抒发故土之情。意谓此地虽富饶美丽,却非故乡,不免有漂泊离根之感。虞集家乡本在四川,自其父迁居江西,至今已有多年。面对葬于异乡的先人坟茔,故土之思就更加强烈了。富足的江南水乡,怎能隔断对蜀中故土的深切思念。每当清晨醒来,杜宇之啼声声萦耳,此种情怀更显得刻骨铭心。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侄拼音篇二(元)虞集江山信美非吾土,飘泊栖迟近百年。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梦觉听啼鹃。【注】①这首诗作于元顺帝元年寒食日祭扫祖墓时。8.这首诗表达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你是如何理解诗中“啼鹃”这一意象的?请结合末句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8.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和答案:这首诗表面上是教育子侄们不要忘记祖宗故土,表现了殷切的`思乡之情,但字里行间又处处婉曲地流露出兴亡之感。(2分)“江山信美非吾土”,面对大好河山,9.解析:本题考查对意象的鉴赏能力。“啼鹃”这一意象,要结合自己以往学过的知识来加以理解。诗歌的最后一句,一语双关,既有字面意义,也有深层次的亡国之痛。答题时,要注意结合整首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来分析。答案:啼鹃,相传为古代蜀主望帝之魂所化,啼声甚悲,往往用来寄托国家的兴亡。(2分)这首诗末句语意双关,明写暮春杜鹃哀啼使人难过,暗中寄托了国家兴亡的悲戚。语意含蓄,隐晦曲折而又感情深沉。(4分)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侄拼音篇三朝代:元代原文:江山信美非吾土,漂泊栖迟近百年。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梦觉听啼鹃。译文江山确实美好但这里不是我的故乡,我漂泊异乡暂栖于此已经将近百年。青山、屋舍、坟墓、田地、曲折的流水和家乡的相同,没有什么区别,但我不能忍受梦中醒来听到杜鹃凄苦的鸣叫声。注释至正:1341年,元顺帝改年号为“至正”,这一年(农历辛巳年)的寒食日,写了这首诗,给自己的弟弟子侄辈们看。梦觉:梦醒。简析寒食时节,诗人与族中后辈祭扫先人之墓,不禁感慨系之。首句以三国时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曾何足以少留”语意,抒发故土之情。意谓此地虽富饶美丽,却非故乡,不免有漂泊离根之感。虞集家乡本在四川,自其父迁居江西,至今已有多年。面对葬于异乡的先人坟茔,故土之思就更加强烈了。富足的江南水乡,怎能隔断对蜀中故土的深切思念。每当清晨醒来,杜宇之啼声声萦耳,此种情怀更显得刻骨铭心。虞集(1272~1348)元代著名学者、诗人。字伯生,号道园,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虞集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生平虞集,祖籍仁寿(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为南宋丞相虞允文五世孙,其父虞汲曾任黄冈尉,宋亡后,徙临川崇仁(今属江西省)。其母亲是国子祭酒杨文仲之女。祖辈皆以文学知名。虞集1272年二月二十日(3月21日)生于湖南衡阳,正当宋末,兵戈扰攘,为避战乱,随父迁居江西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