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23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1)柱顶式提升工艺42我国使用最广的是自升式电动螺旋千斤顶提升机(或称升板机)。两种提升孔的形式657.1.3升板法施工要点(1)群柱稳定由于楼板的约束,虽中柱受荷大,也不会单独失稳,在升板过程中,当荷载过大时则会产生群柱同时失稳,造成垮塌事故.防止失稳的措施:(2)提升差异:(3)板的吸附力实验表明吸附力在0.4~0.75kpa之间。某工程因浇上层板时振捣棒穿入下层板造成“砼销钉”效应,使吸附力达1.74kpa。(4)盆式提升升板结构通常为板柱体系,板的自重、活荷及提升过程中的提升差异和搁置差异使楼板产生较大的负弯矩。为此,配筋量大大增加。青岛建工局为此作了专门的研究,发现,采用盆式提升法可降低负弯矩,减少用钢量。工程案例:某升板建筑(多层厂房)柱距6m×6m,4×4=16根柱。盆式提升法:四个角柱先提升5mm,再与四边柱同时提升10mm,再与中间柱同时提升。每提升1.8m进行2~3次检查,楼板始终保持盆状。允许差异10mm,但绝对不许出现反盆状,以免出裂。用钢量比平板提升降低20%,(楼板每平米用钢量17.2kg/m²)。73(1)后浇柱帽节点(5)预应力节点797.1.5升板工艺的发展7.1.5.1升模法施工7.1.5.1升模法施工7.1.5.1升模法施工7.1.5.1升模法施工7.1.5.1升模法施工7.1.5.1升模法施工7.1.5.1升模法施工7.1.5.1升模法施工7.1.5.1升模法施工7.1.5.1升模法施工7.1.5.1升模法施工7.1.5.1升模法施工7.1.5.1升模法施工7.1.5.1升模法施工7.1.5.1升模法施工7.1.5升板工艺的发展7.1.5.2升滑法施工屋面板下面挂柱模板,柱为劲性钢筋柱。由四根90mm的等边角钢和60cm中距的缀板焊接而成,分为数段,接长时,用螺栓连接、校正后再外贴角钢焊接。劲性钢筋柱,可以在地面拼装完毕一次吊装;也可将上节柱放在屋面板上,随屋面板一起提升,升至一定高度,在屋顶进行拼装。墙模板高度1~1.2m;外模板比内模板高0.2m;模板的单面倾斜度0.2~0.4%;混凝土坍落度宜在6~8cm,出模强度0.1~0.3N/mm²,当屋面板停歇时,应采取空滑措施,以防模板粘连。7.1.5升板工艺的发展7.1.5.3升提法施工工艺:补充(1):升层法施工每层楼板提升前将整个楼层的墙板、门窗,甚至外墙面装修全部施工完,然后用升板机整层提升。国外某20层住宅,采用这种工艺施工,每层荷载达75000kN,节约工期30%。升层法施工工艺要特别注意风力的影响,由于受风面积较大,提升过程中重心较高,很容易形成头重脚轻。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稳定问题。补充(2)集层升板带升墙板:一层墙板、一层楼板在室内地坪上预制;131简介:滑模施工法最初是用于简单的筒形结构,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近年来,用于框架结构和墙板式建筑。滑升模板设备134墙体模板高度1.2m左右,通过支托与围圈与提升架相连施工时,模板沿砼墙向上滑升。大约每滑30cm左右暂停一下。墙体模板高度1.2m左右,通过支托与围圈与提升架相连1411441467.2.3液压滑升系统支承杆承载力:支承杆最少根数:7.2.3液压滑升系统千斤顶工作原理:进油,提缸,缸带架,回油,活塞向上爬。152153(1)滑升模板的组装三个主要工序之间穿插一些辅助作业:模板高度1.2m,滑升速度越15~30cm/小时,砼由浇筑开始,到混凝土由模板下部露出时为止,在模板里至少已经呆了四个多小时,砼已逐渐硬化成型了。就这样模板不断向上滑升,砼不断浇灌,不用拆换模板,从底到顶,一气呵成,这就是滑升模板的施工方法。优点:1、节约模板材料和用工。2、缩短工期。3、砼浇筑质量可及时观察、及时修补。4、结构整体性好,有利于抗震。2、模板滑升砼出模强度:0.2~0.4Mpa,滑升速度:30cm/小时4、现浇楼板的施工(补充内容)(1)滑一浇一法162163164165166167168(1)内部墙模板空滑至楼板上表面5~10cm,浇墙体混凝土之前,将该缝隙封堵。(2)四周外模应加长30cm包住外墙。(3)内墙模板部分加长,夹住墙身,增强模板稳定,楼板因此而留下的孔洞,滑后补浇。墙体滑至第三层时,即可浇一层楼板混凝土。171在墙体上位于楼板标高位置,预埋楼板插筋,墙模滑过之后,将预埋楼板插筋扳出,与楼板钢筋焊接,浇注楼板混凝土,形成整体滑模到顶后,拆除墙体模板,将操作平台作为降模平台,由上至下,逐层浇筑楼板。降模平台的下放是靠降模小车上的卷扬机完成的。降至楼板设计标高后,通过吊杆固定楼板模板。高层建筑楼板的浇注顺序:自中而下、自顶而中。滑模法停滑措施